“不管三七二十一”是怎么来的?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不管三七二十一”这句俗语流传很广,几乎家喻户晓。常用在不问是非情由,不分青红皂白,不顾一切坚持要做的人身上。像这种“小九九”乘法口诀有几十句,为什么不说“三八二十四”或“三六一十八”或别的什么数字,而一定要说“三七二十一”呢?原来这种说法与苏秦有关。
苏秦,战国时期纵横家。字季子。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他是神秘人物鬼谷子的学生,出游数年,把钱花得精光,几乎把命丢掉。回到家里发奋读书,腹有经纶,关注时事,反对当时秦国的扩张政策,遂游说六国合纵御素。不管二七二十一"就是他在说服齐宣王时引出来的。
据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这年苏秦到了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临淄),见到了齐宣王,游说联合抗秦大事。齐宣王听后有些忧虑,感到齐国兵力不足,搞不好会引火烧身。苏秦为了说服齐宣王出兵,遂列举数据说:“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于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
苏秦的意思是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万户人家,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家出三个男子服兵役,就有三七二十一万兵丁。这样,用不着再往远处县份征兵,仅临淄一城的兵卒就足够了,怎么会有兵力不足的问题呢?
苏秦的这个算法,显然是纸上谈兵,不顾实际情况地乱说一气。就算都城临淄有七万户人家,但是全城不可能每户都出三个男子当兵,因为这些人家有的只有女孩没有男儿,有的只有老人没有青壮年人。即使每户都有男子,尚有老、幼、病、残,不可能全都能够从军,这二十一万兵力是凭空想象,无论如何是凑不够的。苏秦为了劝说齐宣王抗击秦国,以他计算的“三七二十一”作为充足理由,如此不问是非曲直,不分青红皂白,不顾客观实际,想当然地蛮干、强干,显然毫无道理。
后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成为一句俗语,被人们广泛地使用。比如明代洪子美编刊的《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里不是烟花巷,又不是小娘儿家,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一顿拳头打得你满地爬。”《清平山堂话本》残存二十七篇,各演一个故事,多系宋元旧作,看来“不管三七二十一”作为俗语,可能早在宋元时期就被广泛使用。其后这句俗语又被编织出各种情节的故事,同样流传下来,但不论什么情节,多把“不管三七二十一”作为讥讽的贬义词来用,现在仍然被人经常便用,这句俗语通俗易懂,不伤大雅,至今仍有广泛的市场和很强的生命力。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