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勤于修行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勤于修行


【一】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二】译文
上士听闻“道”,会勤于修行;中士听闻“道”,会将信将疑;下士听闻“道”,会大笑,不嘲笑地话就不足以称作是“道”。所以这样说,明白“道”却好像是愚昧一样,向“道”前进好像是后退,平坦的“道”却好像崎岖,上等的“德”如同是山谷,说的很明白却好像是侮辱,广大的“德”好像还不足,建设的“德”像是偷得的,本质真实却好像一直在变化,大方没有边角,大器很晚完成,大音没有声音,大象没有形状,“道”隐匿没有名字,但“道”像是善于借贷给万物使得万物生成。
【三】解读
在第四十一章,老子先描述了三种人。第一种人是相信“道”,勤于修行。第二种是怀疑“道”。第三种是不信“道”。
但是,悟道之路并非是容易的。老子接下来描述“道”的反常现象,不容易理解。
明白“道”的人看似愚昧,所看到的就是混沌的世界。顺“道”前行的人像是在后退,似乎一直没有尽头。这条“道”路看似平坦又有些崎岖。对“道”有所感悟的人,会持续地行善积德,下德是有为的,而上德是无为的。达到上德的境界,就像是山谷一样空旷,而且,即便达到广大的“德”,仍然没有尽头,似乎是不足够一般。积德到厚重的状态,会逐渐地体悟“道”的特性,会领悟本质、真相,却又在不断地变化之中,“道”是不可见、不可闻、不可得的,没有确定的物象,但又可以真切地去顺应“道”。
“道”对于万物的作用,就像是借贷给万物,促使其生长,但最终万物又要归还给“道”,回归于“道”。
虽然老子在这里的描述,让人觉得不容易理解。但只要守住一个本源,就有助于持续加深对于“道”的感悟。而且悟道之路,也是勤于修行的过程,直到有一定的程度,才能够达到无为自然的状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