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给真实生活加滤镜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充满浪漫气息的粉红沙滩是一片粗糙的褐色沙地,碧草连天的绝美露营地点是郊区随处可见的杂草丛,光影交错的极简建筑只是墙上贴的一张纸……针对网友吐槽的“滤镜景点”“踩坑笔记”现象,小红书日前通过微信公众号回应致歉,并表示将推出“踩坑榜”等产品。
人们对内容分享社区的期待,是分享真实生活经验。问题是,当一些用户晒的图片和实物相差过大误导了受众,谁该负责?上传图片的网友认为自己只是在分享生活,照片修得好看是本事。平台方虽然有审核商品质量的责任,但似乎并没有审查风景图片与实物相符的义务,何况去一个个查验也不现实。怪来怪去,好像要怪有人发明了滤镜。
人们感到受伤不是滤镜的错,是这类现象背后的过度修饰行为。在短视频直播平台,主播普遍开着厚重的美颜滤镜,曾有主播因为忘开滤镜,真容和人设差异过大,被网友痛斥欺骗感情。在社交分享平台,不少人动不动宣称财富自由,通过炫耀奢靡生活吸引关注,受到公众质疑。而在消费点评网站,网友分享的探店图文越来越精致,实地品尝却让人不得不吐槽“就这?”
过度美化的趋势与社会心理有关。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信息,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也希望自己分享的内容受到他人关注。一些平台迎合受众心理,打出“发现品质生活”“记录美好生活”等标语,似乎生活就应该是有“品质”的,是符合某种“美好”标准的。想要融入这一套标准、获得更多关注,只能不断雕饰出比别人更小众的景点、更玲珑的五官、更优越的生活。而在此过程中,真实变得稀缺,对美好的评价也变得单一。
美学理论中有这样一种观点,“任何事物,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无论是人,还是事物,每一种存在都值得被尊重、被欣赏,真实的生活自有蓬勃生气,不必局限于某种标准。为面容、景色、食物乃至整个生活状态加上美颜滤镜,可以创作一个世界,而去掉心中的滤镜,才能够记录生活。网络平台以及整个社会所应当倡导的价值取向,是用心生活,通过自己的眼睛从生活细微之处发现本真之美。
(责任编辑:年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