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我们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转自:昭通日报
□道 英
为了理想,那时的我们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为了山里的孩子,那时的我们选择了远离亲人走进大山。
岁月匆匆来,又匆匆离去。走出校园至今已有24个年头,那时的我们只是一群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青年。为了理想,我们背负行囊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旅程。
那时的我们不知什么是穷。1998年的大山包是一个谁都不愿去的穷苦之地。年平均温度只有5摄氏度,平均海拔3100米,只能种植苦荞、燕麦、土豆,这对于从小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从金窝掉进了土窝。那时的大山包集镇上只有几家小商店,肚子饿了,拿着钱也买不到想吃的零食,更别谈什么美味的食物。“穷”,第一次镌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直到刻进骨子里。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没有被吓跑,更没有放弃成为老师的信念。
那时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是苦。刚到大山包的时候,大山包中学只有一幢在寒风中毅然挺拔的教学楼和一幢综合小楼,没有教师宿舍,没有食堂,也没有水泥操场。为了方便上课,我们分别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自己生火做饭,自己砍柴挑水。一切都靠自己!看着学生冒着严寒行走2小时山路来到学校求学,单薄的衣裳、破烂的布鞋、冻红的双脚、龟裂的双手、被风吹乱的头发下一张只有生在高原、长在高原才有的高原红的脸,一次又一次感动着我们。我们不正是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吗?我们不正是这些山里娃实现梦想的指路明灯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坚守在三尺讲台?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孩子们实现理想而努力?
那时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累。那时的大山包第一次分配到这么多具有专科学历的毕业生,为了用知识改变这块贫瘠的土地,一代又一代老师辛勤耕耘,我们也是其中之一。为了最初的理想,我们不怕教学任务重,不怕走上几公里的山路去家访,不怕背井离乡的思念之苦,不怕自己的青春掩埋在大山里。我们宁可用最美的青春、最好的年华换取大山里孩子的未来。
那时的我们只知道拼。刚走上讲台的我们也就20岁左右,9年级年长的学生有的已有18岁,站在他们面前我们显得有些稚嫩,有些青涩。为了当好老师,我们认真备课到深夜,常常因批改作业而错过吃饭时间,常常为辅导学生忘记和家人约好打电话的时间。
曾几何时,我们还是校园里那群无忧无虑的学生,和同学一起畅谈理想,和老师一起规划未来。如今,我们却成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成为学生心中的灯塔。
24年前的我们是一群爱幻想、敢拼搏的有志青年,24年后的我们是一群理想坚定、坚守初心的好老师。
那时的我们何曾胆怯、退缩,现在的我们必当勇敢、向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