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况愈下:我们都用错了这个成语?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每况愈下”究竟是“每下愈况” 的误用还是根本就是两个成语?
说来有趣,这一话题还有一段文坛公案:1925年8月,章士钊在《甲寅》发《孤桐杂记》一文,文中有“尝论明清相嬗。士气骤衰。……民国承清,每况愈下”之语,鲁迅随后便撰文讥讽“(章)连成语也用不清楚,如‘每下愈况’之类。”鲁迅在随后的杂文《从胡须说到牙齿》(收入杂文集《坟》中)的开篇中也坦言了让章士钊“背锅”的原因:“这一句成语,也并不是章士钊首先用错的,但因为他既以擅长旧学自居,我又正在给他打官司,所以就栽在他身上。”鲁迅的观点是误用。
“每下愈况”出自《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道在屎溺:话糙理不糙 大意是正获向监市(正、监市为官名,获是人名)询问猪的肥瘦,被告知可以用脚踩猪腿去试肥瘦,越往下踩就越能知道肥瘦(踩踏最不易长肉的小腿,此处肉越多猪就越肥。)比喻越从低微处越深入地了解,就越能了解到真实的情况,领悟大道。类同成语“见微知著”。
而“每况愈下”一般认为自宋后较多用。如南宋洪迈《容斋续笔・蓍龟卜筮》:“人人自以为君平,家家自以为季主,每况愈下。” 再如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子瞻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间有不入腔处,非尽如此。后山乃比之教坊司雷大使舞,是何每况愈下,盖其谬耳。”两段文字都在比喻情况越来越坏,类同俗语“一蟹不如一蟹”。
《辞源》则既收有“每况愈下”,也收有“每下愈况”,“(每下愈况)后多作每况愈下,与原意异。”
成语多源于古代名著或历史典故,被后人固定格式长期沿用。成语原本就是约定俗成的,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为成语。“每况愈下”确源于“每下愈况”,宋人将字序颠倒,表达不同的意义。今人沿用宋人所言,也符合成语的定义。所以说这是两个成语也没有错。只是我们更多地在用“每况愈下”,而不知道还有“每下愈况”。
#读书#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