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观复猫·我想和你过个节

2023-05-01 来源:飞速影视
农历二月初,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从南到北陆续开始。民俗谚语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所谓“龙抬头”是指冬眠之后,百虫苏醒。中国自古以龙为图腾,龙一直是福瑞吉祥的代表。用“龙抬头”为二月二标志,就是人们向往美好的一种表现。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在北方,二月二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在南方,二月二也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诗人李商隐和白居易关于二月二的唐诗,大多都有游春的描写。
节日起源
民间为什么说“二月二,龙抬头”呢?
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惊蛰在雨水和春分之间,从这一天开始,中国很多地方开始进入雨季。雨从何来呢?人们相信是主管云雨的龙王播洒的。人们认为,在二月二这一天,冬眠的龙会被隆隆的春雷惊醒,抬头而起,龙飞入天,然后行雨。
此外,龙抬头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也有关。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并依此判断季节。二十八星宿按照东南西北分成四宫,每宫七宿,按照它们的分布形象,古人将四宫附会为四种动物。
其中,东宫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有三十颗恒星,形象近似于一条南北伸展的巨龙,角宿恰似龙的角。在二月二这一天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而龙身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像极了巨龙苏醒,昂首而起,因此才称“二月二,龙抬头”。
大约从唐朝开始,二月二就已经成了百姓的生活习俗。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或“二月三”呢?这和我们民俗中喜欢双数的习惯有关。秦汉及以前,人们认为,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需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因此,龙抬头抬在了二月二,而不是别的日子。类似的节日还有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
因为是龙抬头,二月二这一天民间饮食多以“龙”为名,如吃水饺叫“吃龙耳”,吃馄饨叫“吃龙眼”,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面条叫“扶龙须”,做蒸饼时,也要在面上做出龙鳞状来,称“龙鳞饼”。这很好理解,沾龙附凤,自然是沾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0%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