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迷心窍”是成语更是中医里的一种病症

2023-05-20 来源:飞速影视
作为成语,痰迷心窍与财迷心窍、鬼迷心窍等有几近相同的意思,形容因一心贪图某种事物而失去理智。其实,痰迷心窍不仅是成语,还是中医的一种病证。
中医里的“鬼迷心窍”
《官场现形记》第一回“望成名学究驯顽儿,讲制艺乡绅勖后进”,就有痰迷心窍的描述。说陕西同州府朝邑县一个村庄里住着姓赵和姓方的两族人。赵家的赵温考取了举人,方家的方必开羡慕之极,回家后便在书房里走来走去,独自口中念念有词“喜报贵府少老爷”“报喜人卜连元”,大家不得其解,唯有家里请的教书先生王仁明白,说“一定是今天赵家孩子中了举,东家见了眼馋,又勾起了那痰迷心窍的老毛病了。”此时,方必开已经说不出话,跪在地上不住地给王仁磕头,指指自己心口,指指旁边的儿子老三。王仁明白,便训导老三说你爸这样都是为你,你要好好学习,也中个举回来。谁知老三那孩子不知中举的好处,语言冲撞,急得方必开满肚子的痰涌上来,要吐吐不出,要说说不出,两眼直钩钩盯着先生王仁,两手乱抓,嘴唇边吐出些白沫来……
故事里的方必开独自念念有词以及后来的表现都是痰迷心窍的症状。更甚者会昏倒于地,不省人事。这里的痰,不仅指来自呼吸道、经我们口吐出的痰,还泛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的病理性代谢产物。中医理论讲,肺脾肾功能受损,会使水津停滞聚集,其聚而质稀者为“饮”,聚而质稠者为“痰”。可怕的是。这些“痰”会随气而行,与风、寒、热、火、瘀血等狼狈为奸,引起疾病。比如痰湿、风痰等。
这里的“心窍”又是什么呢?中医认为,心窍有形神之分,形窍为舌,又称心苗;神窍即心神之窍,因为“心藏神”。痰迷心窍中的心窍,应为心神之窍。心窍通利则神志清爽,心窍闭阻则神昏癫狂。
作为病证,痰迷心窍是由于痰阻心神引起的意识障碍,可以有神志模糊、神志抑郁、举止失常、喃喃自语、不省人事、卒然昏迷、手足抽搐、喉中痰鸣等表现,属于需要抢救的急危重症。部分癫痫发作、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当属于痰迷心窍的范畴。
如何预防痰迷心窍
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志内伤。《类经》里讲“心为脏腑之主,而总统魂魄,并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肾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意思是各种不良情绪都可以扰心伤五脏,保持良好心情,可以避免肺脾肾受损,不使体内产生蒙蔽心窍的“痰”;要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痰”的产生除先天禀赋外,更多与后天的饮食和起居有关。不良饮食和起居习惯,如过咸甜、过油腻、过饥饱、过凉热、过度懒床、昼伏夜起、娱乐无度都可以损害脏腑功能,至痰产生。积极治疗,防止慢性病复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癫痫等慢性病患者,要注意积极治疗,避免复发和加重,这也是防止痰迷心窍的重要环节。量力而行,适当运动。运动可以升发阳气,畅通血脉,促进体内津液代谢,使“痰”易于清利。(邓玉霞)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