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栋:依稀识得故乡痕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依稀识得故乡痕
作者:杨国栋 推荐:王皇义
—、 童年记忆
1 、麦场
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前些年,我虽出门在外,然而眼底总是浮现起童年的一些往事,以及家乡长辈们的音容笑貌。虽然他(她)们中许多人已作古,但昔日的那份慈祥却永远的留在我的心里。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八十年代时老家关中户县村里,乡里长辈十分和善节俭。老人们特别喜爱孩子,见面总要逗一逗的,要么摸一摸孩子的头和小脸蛋、要么随手掰一块正在吃的小馍馍,我就是在这份恩泽中成长的。
记得八二年,当时还是生产队的劳作模式,集体出工、分组干活、一起休息。六月份麦收时节,村东边偌大的夏麦场上,堆积起一个又一个如小山似的尚未碾粒的麦子垛。
摞起来正是怕天变。俗话说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所以刚从地里用镰刀割下的麦捆,在难以判定准确天气的情况下,要及时扎捆拉回、上摞。天晴时,十数八人拆摞晾晒,天阴时堆摞防雨,整个劳动的场面热火朝天。有时,老天偏捉弄人,刚刚还晴朗的天气骤然转阴、不几分钟就是瓢泼大雨。待大人们忙乱完了准备喘息的间隙,天又立马放晴了。于是人们顾不得休息又忙着拆撂晾麦捆。只有麦穗晒得干,才便于后期碾粒、打场。
尽管大人们忙得不亦乐乎,但无论多么劳累,也掩盖不了丰收的喜悦。这可是大半年的口粮哩,“虎口夺粮”容不得怠慢的。生产队本来就是挣工分,凭工分分口粮,那时即使所有的劳力全部投入,在三夏大忙仍显得不够用。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壮年男子多的家庭也不足以维持生计的口粮。时年不满五岁的我按人口数分得六成粮。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