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新城道中二首》: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3)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此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与第一首诗意相接,着重在于抒情,主要写行进中的心理活动,融情于景,感身世悠悠,叹宦海沉浮。
熙宁四年(1071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苏轼遭到新党成员的排挤,课知朝堂中已无自己的立足之地,于是,他自请出京任职,作此诗时,亦是他在杭州通判任上的第三个年头。
彼时,苏轼37岁,距他22岁进士及第,已经过去了十五年之久,这期间,他经历了太多的人生变故,先是母亲离世,后有爱妻病故,不久后父亲也散手人寰,漫漫人生路,总是充满太多的变数。
刚入仕后的苏轼名动京师,前途不可限量,其人生的转折从熙宁变法开始,出了京城,远离朝堂,也就开始他的宦海浮沉,坎坷仕途,只是,彼时的他还预料不到此后的事情。

苏轼《新城道中二首》: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但是,对于新旧党争,他心生畏惧,虽然身处江湖之远,也一样害怕横祸加身,他厌倦这不休不止的官场争斗,就如沙场征战的战马,早已疲惫不堪,渴望鸣金收兵,回归和平。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所以,他感慨万千,写下颇见其性情的的诗句,散材原指无用之才,此诗中喻不为世所用之人,“搜林斧”指新旧党争,“疲马”是自喻,“卷旆钲”是收兵的号令。
一路行来,思绪万端,朝堂中尔虞我诈,一片纷乱,看不到希望,谁知却在这偏远的地方,遇到了晁端友这样清正廉洁的好官,苏轼深感欣慰,再看这雨后深山,如世外桃源一般令人陶醉。

苏轼《新城道中二首》: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时隔一年,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府,依旧地方为官,回京无望,故乡渺渺,虽有不甘,但其犹是积极乐观的,宦海浮沉并未放在心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