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啰撩啰!这边走,送您一个您还不了解的“壮族三月三”(18)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为了纪念她俩,乡亲们建起这座妲贡妲旷庙。解放前,这里香火很旺,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是庙会,敬朝者都在千人以上。每到秋后人们还抬神像出游,出游队伍甚是壮观。队伍前面有五六个道师戴面具打峰鼓引路,后面的人抬着神像跟随,一行五六十人浩浩荡荡一路由庙里出发,越陌度阡走村过寨。头宵住木山村,二宵住巴雅村,三宵住大塘村。唱歌神住在哪里,那村就变成相当规模的歌会,附近几个村寨的村民都闻讯赶来,通宵达旦对歌,热闹非凡。唱歌神三夜过后才返回庙中。如果说刘三姐是柳州的歌仙,那么妲贡妲旷则是穿山的歌魂(见潘宗亮主编《糖罐花》序,漓江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有如此描述:“广西诸君,人多能乐,城郊村落,祭祀喜葬,无不用乐,虽耕田亦必与乐相之”。他在文中感慨道:“迭歌相合,含情凄婉……其间乃有绝佳者”(见广西博物馆《据知不足斋丛书》复印本)。历来柳州都是周边广西各县乡山歌活动的中心,据此,周去非文中所叙广西的山歌当然也包含柳州山歌了。
明代官员岳和声的旅行日记《后骖鸾录》里则具体记录了当时柳州山歌的盛景。岳和声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受命到广西庆远(今宜州)为官,他赴任经过柳州时,有机会看到并记录了柳州歌圩的情景:“遥望松下,搭歌成群,数十人一聚。其俗女歌与男歌相答,男歌胜而女歌不胜,则父母以为耻。又必使女先而男后,其答而相当,则男女相挽而去……”(见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出版的《笔记小说大观》)。明代冯梦龙的《童痴二寻》中也对柳州山歌作过记叙,云:“山歌乃民间歌谣,内容多云男女私情,偶有讽世之作”(见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明清杂记》)。 这些记载证明柳州山歌在明代时就已经十分盛行。
清代乾隆年间,《柳州府(县)志,风俗篇》载:“少妇于春时三五为伴,采芳拾翠于山间水湄,歌唱为乐;男女亦三五成群,歌以赴之。一唱一合,竟日乃已。”柳州山歌载入地方史志,足见其在当时的地位与影响了。
民国年间,柳州城厢和县、郊农村民间自发举办的山歌活动亦十分频繁。1932年,时任广西省建设厅厅长的桂系军阀伍廷飚,带领调查组到柳城县调查风土民情,对该县民间山歌王黄三弟赞赏有加,称其“平生未尝读书,不识字,但天资敏慧,颇有平民文学天才”(见黄勇刹、杨钦华、方寿德编著《歌王传》附录,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新文化运动时的著名人物胡适曾于1935年1月19日游过柳州,第二天由柳州飞桂林。在其所著《南游杂记》一文中有如下记载:“漓水的一日半旅程,还有一件事足记,船上有桂林女子能唱柳州山歌,我用铅笔记下来,有听不明白的字句,请同行的桂林县署文泉科长给我解释。我记了三十多首,其中有些是绝妙的民歌”(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胡适文集》)。1944年抗战时期,著名红学家吴世昌流落柳州,对柳州歌圩有如下记录: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