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过昭关》(3)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杨太义虽然只上过两年半小学,但在戏曲和文字方面都颇有天赋。参加《过昭关》演出之后,他特意写信给导演霍猛表达兴奋,同时强调自己的认真和淡泊,把自己的做人标准归结为“任叫名在人不在,不落骂名万古传”。(南方周末记者 刘悠翔/图)
1
“咱也看过《春秋》嘛”
《过昭关》可以归类为乡村公路片。放暑假了,小学生李翊宁被父亲送到河南乡下爷爷家。班上同学都在旅游,他也想去。于是爷爷李福长驾着三轮摩托,带孙子探访几百公里外的老友。沿途风景勾起了老人的回忆,爷孙俩也经历了种种奇遇。男主角李福长的戏份贯穿全片,大段台词颇多。能否找到胜任的非职业演员,霍猛并不确定。霍猛到潮坡村选角,叔辈杨鹤军告诉他,村里过去有个业余剧团,很多农民都会唱戏。剧团传统延续数百年,1990年代初很多村民外出打工,戏里角色越来越少,只好歇业。当年的团长就住在杨鹤军家对面,符合那男主角的条件。团长就是杨太义。他只上过两年半小学,却是戏曲天才,当地地方戏基本听两遍就能唱,肚子里头装着160多出戏。1958年,潮坡村成立业余剧团,17岁的杨太义会最多戏,当仁不让地担任团长,一直到剧团歇业。剧团成员都是潮坡村农民,农忙时各自干活,农闲了七八十口子聚在一起,由杨太义带领外出唱戏。
河南是戏曲大省,民间每逢庙会烧香、寿宴嫁娶都喜欢请戏班。“那时候不讲钱。”杨太义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有人请他们唱戏,通常会再请他们吃顿饭、吸个烟,“就图个欢乐”。杨太义最兴奋的,是碰上其他业余剧团,两边“battle”,唱对台戏,把观众吸引到自家戏台前就算胜利。“那次俺在县西南的岳岗,过来三班子戏。”杨太义点上一支纸烟,得意地说,“他们第二天就垮了,前头木人,光瞎喷。”当地村民要求杨太义的剧团“返场”,于是他们留在岳岗,加演三天。1990年代,潮坡村戏曲人才外流,有人去城里打工,也有嫁到外地的,“角色少了,开不开戏”。当时,杨太义的四个儿子盖房娶媳妇,借了不少钱。1993年,为帮孩子还债,他也远赴新疆承包土地种庄稼。业余剧团正式歇业。杨太义承包的土地来自沙湾红旗农场十一连。他发现,连队战士参加元旦文艺演出从来得不上奖,就毛遂自荐,兼任连队文艺宣传队导演。
就着自己几十年戏曲经验,他指导战士们排演相声、小品、双簧,效果立竿见影。
“年年集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那五年,奖状旗帜玻璃匾,一个连部挂的满满的。”杨太义掰着指头列举,“一等奖有毛巾被,36块钱的大暖壶,二等奖是保温瓶、枕巾,三等奖有茶缸子、毛巾。”连部的节目在兵团名噪一时,还受邀去阿克苏、沙湾、石河子和乌鲁木齐汇演。2007年,杨太义回到潮坡村。剧团散了,乡亲们碰上婚丧嫁娶,还是找他写对联、做司仪。“东山有个翠云开,西山有个紫云来。翠云紫云到一处,但等来年鲜花开。”采访中,杨太义即兴讲了一段婚礼开场白,“一块檀香木,雕刻骏马鞍。新人胯下骑,四季保平安。有请男贵人高抬贵步,有请女新人准备花珠。两廊奏乐,开始!”2017年8月,霍猛来村里拍电影,激起了村民们尘封多年的表演情结。片名《过昭关》,取自伍子胥过昭关的典故,杨太义熟悉那段历史故事。“咱也看过《春秋》嘛,孔子作的。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