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天——郑山明《溯时光而上》新书分享会访谈实录(3)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乐虹:所以在您看来,乡村是一个非常久远又极具生命力的话题。如果归结到您个人,乡村对您有什么影响?
郑山明:很多看过我书的朋友都说我有农村情结,易晓明博士给《溯时光而上》写的序言标题就是“传统的回望者”。我认可大家的观点。我生于农村,长于山乡,与农村有着血浓于水的联系。我的很多意识都形成于农村,血脉里流动着传统的是非标准和核心价值观,无论我走到哪些里,在城市生活多久,这些价值观都会深刻影响我的言行。
乐虹:乡村对您意味着人生的养分。您是想通过创作,把过去的美好带给读者?
郑山明:是的。我的散文都带回忆性质。我喜欢回忆过去,回忆农村。人们都说诗与远方,我认为,“远方”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一个方向肯定是“未来”,另一个则应当是“过去”。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去离我们渐行渐远,“远方”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容易被人们遗忘。但这些“过去”真的可以且应当被轻松遗忘吗?
乐虹:的确不能。
郑山明: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面临两个本源性的哲学问题。一个你从哪里来,另一个是你要到哪里去。两个问题一前一后相互关联,如果解答不了从哪里来的问题,就无法回答到哪里去的疑问。我们回望远方,就是想破解第一个问题,寻找我们的根,记住我们的本。这不仅仅是文学创作的问题,而且也关系到生命意义的问题。
乐虹:毛姆说过,“有些人天生就不属于他们出生的地方”。但这话您身上好像没起作用。
郑山明:有些人确实不属于他们出生的地方。毛姆自称是“最好的二流作家”,却写出了一流的作品,在全球读者圈中拥有长久的影响。他们的成就,注定了天生就不属于出生的地方。但我很普通,摆脱不了与生俱来的局限,来处即去处。
乐虹:过去里藏着我们未来的样子。
郑山明:是的。改革开放后,寻根文学一直绵绵不绝,说明很多人并没有忘记过去,没有忘记故园。有些人不去写故乡,并不证明他们心里没有故乡,只是没有去表达而已。很多世界著名作家写的都是他们的故园,如莫言,如《飘》、《百年孤独》的作者。历史进入到当下,人们重新书写“过去”,似乎更显重要和急迫。
很多人类学家都意识到,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已经让很多人成为扁平化的人,甚至成为灵与肉分裂的人。他们呼吁人们:请放慢你的脚步,等等落在后面的灵魂!现在很多城市人都羡慕慢节奏的生活,双牌的花千谷打出的招牌就是“慢城”,我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够优雅从容地生活在现代社会里,让生活保持丰满而不是扁平,让生命圆满而不是断裂。所以,我会自觉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过去,投向充满美好回忆的乡村故园。这是我喜欢乡村的原因。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