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宁新作《动物出击》4月上映称“28年磨一剑”(2)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这种对自然之美的执着和追求,冯小宁坚持了30年,而这份用心在《动物出击》里达到了极致,因为“这是一部拍给孩子看的电影”。“希望可以给孩子们心里撒进一颗责任的种子”,这位在镜头语言里始终对家园爱得深沉的中国导演如此说,“这也是拍这部电影的一些初衷想法”。
谈突破
动物镜头全部采用实拍
《动物出击》颠覆了此前动物电影的设定模式,以孩子的同理心站在动物的角度,将动物作为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去推动故事。当提到为什么要去做这样的尝试,冯小宁称,现在中国电影市场非常火爆,动辄数亿票房,但相对而言,影片类型还不够丰富,“在片种上进行尝试和探索的比较少,属于独创的东西并不多。我觉得我是一个很喜欢创新理念的人,在我的作品中我很喜欢去尝试一些新的东西。”
30年前,在冯小宁自编自导的科幻片《大气层消失》的剧本里,他就表现了动物为拯救人类牺牲自我的博爱情怀。“我等了30年,我觉得中国电影还没有人超过这种创新理念。现在的电影技术和电影设备都已经很不错了,制作的水准也相应提高,我想再把这样的一种感觉表现出来,所以就有了《动物出击》。”
冯小宁称这是自《大气层消失》后,28年磨一剑的作品。他提到,当年的《大气层消失》是直觉为先,和生活现实相结合;现在是理念先行,先有清晰的理念,而不是完全凭直觉。
此外,该片最大的特点,在于有关动物出场的镜头全部采用实拍。“我把这批动物当作我的演员去培养,把它们在镜头下的状态按照我的故事情节来一点一点进行调整,这样出来的东西怎么都比电脑特效做的真实,这种方法就是一种创新。我们大家要知道动物是有感情的,而且孩子们应该更有感受。”
谈传承
感谢生命中的苦难过往
有很多人问起,为什么冯小宁拍的片子跟别人不太一样?冯小宁自认,这与家族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像电影题材创新,是靠知识来做。我有爱学习的天性,这可能和家族传承有关。我小时候看的很多书是从外公的大书架子上拿来看的,我爸爸也喜欢看书,他懂英德俄日四国语言。我看的第一本中英文对照书,是我12岁的时候从我爸爸那里拿来的《老人与海》”。
冯小宁的外公是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数学系主任的傅种孙,冯小宁的爷爷冯功亮是1922年入党的共产党员,当时在唐山铁道学院上大学,最早的党组织在唐山交大支部,他是支部书记,后来牺牲在第五次反围剿中。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