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攀登者》启示:你是人生的“扎营者”,还是“攀登者”?(2)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扎营者思维”是怎么造成的呢?从行为心理学分析,主要受期望效价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因素、逆境商数影响:
(1)期望效价理论对“扎营者思维”的影响
期望效价理论也可以被称作期望理论,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中提出。
弗鲁姆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讲,追求一个目标值不值得,他会有两个方面的评价标准:一是追求目标付出的代价是否值得;二是目标满足需求的程度是否值得。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M = ∑ V × E
M 表示激发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人内部潜力的强度。V 表示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E 是期望值,是人们根据过去经验判断自己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需要的可能性是大还是小,即能够达到目标的主观概率。
因此,“扎营者思维”出现的第一类原因——虽然内心还想追求更高目标,但通过能效期望分析,认为自己没有实现“更高目标”的能力,或者认为实现“更高目标”所需付出的代价太大。

电影《攀登者》启示:你是人生的“扎营者”,还是“攀登者”?


(2)马斯洛需求层次对“扎营者思维”的影响: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其基本内容是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其不仅是动机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人性论和价值论。
依据马斯洛的理论,我们分析一下常见的三种人生现象:
1.以满足“最低层次”—生理需求为人生目标
这部分人群,只要能满足生理的最低需求—饿不死、冻不死即可,最典型的人群就是乞丐。
2.以满足“中等层次”—安全需求和情感需求为人生目标
这部分人群,需要生活有保障来满足安全感,需要在家庭、单位、社会关系构建中,得到关心和照顾,从而满足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