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系列|子夜之光——在战火中诞生的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2)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忽听得邻桌有人悄声议论:“前线实时战况到底哪能?报纸上根本看不到。这仗究竟打到何时,结局怎样?”另一个摇头叹道:“我以三根小黄鱼换得两张船票,明晚带太太动身去香港……”
淞沪抗战爆发,给新闻学者的研究方向带来诸多改变,大家自发地将学术议题与著述方向一致转入“战时新闻理论”。业界同仁素日里著文,立场各有千秋,然而此刻求同存异。各大报刊杂志纷纷转向战时宣传报道。
夏衍埋头翻阅当日《大公报》,蹙眉颔首,默然良久,方道:“尽快在上海组织成立专门的统一性的新闻工作者团体,愈显有必要。”
实际上,淞沪会战后,由胡愈之出面,以“上海文教宣传部”之名,新闻界已召开过一次初期筹备会。当时参会者有夏衍、羊枣、陆诒、胡仲持等七人。会议确定“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的宗旨,意在团结指引青年人的抗战方向,并于同年11月4日召开二次筹备会。然而进一步促成“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正式成立,与党中央十分重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闻宣传工作,休戚相关。
须臾,夏衍与胡愈之邀约羊枣等人火速前来,共同酝酿后确定,在新闻工作者比较集中的上海,成立新闻工作者统一战线组织——一个永久性的团体。商定团体的名字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并推举范长江、恽逸群、羊枣三人负责具体筹备工作。发起人中还有《大公报》记者王文彬、章丹枫、孟秋江、陆诒等。
硝烟中齐聚会场
1937年11月8日,子夜之光,黎明渐近。苏州河两岸烽烟四起。爆裂声铺天盖地,硝烟笼罩之下的上海,仿佛披上一层厚厚的灰纱。
愁云郁结,朔风扫过死寂的街头。
晚七时许,夜幕下上海最繁华的地段——南京东路北侧的“南京饭店”,此刻却是另外一番喧嚣景象。瓦斯灯在地上投下青白色的光影,暮色苍然,人影幢幢,高阶之下铺着一片大红色的毡毯,已满是乌墨的鞋印。宾客散立两旁,不时徘徊瞻眺,指点笑语。一个女孩跟随围绕,偶尔叫一声,“卖香烟,香烟……”声音怯生生的,显然还没习惯做生意。定睛再一看,正是清晨出门买米的女子,傍晚出来卖香烟,贴补家用。
几天前,“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发起人之一恽逸群,与夏衍、徐迈进等人商定,以商界召开座谈会之名,在山西南路上的“南京饭店”开了一间套房。一年将尽,借此机会跟新闻界的旧识新交增进情感。饭店总台登记簿上订房人叫“齐为乐”,显然是假名,然则诙谐之中,却耐人寻味。
一辆黑色小轿车从街头拐角处径直开来,停在饭店门前。车门打开,下来一位青年男子,西装笔挺、皮鞋锃亮,礼帽下面一副金丝圆框眼镜又平添一丝文人气息,此人下得车来与已等候在一旁的人拱手作揖。一辆黄包车紧随而至,一位年轻男子商人打扮,招手道:“齐兄!齐老板!”被唤作“齐老板”的男子,即恽逸群,点根雪茄烟,含笑前迎,叫声“吴老板”。一辆接一辆汽车跟黄包车相继而至,停在饭店门前,来者均为青年男子,且笑且谈。卖香烟的女孩紧步赶上,跟在后面,喊一声:“香烟……先生买香烟。”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