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之罪》:每一份爱都弥足珍贵,愿世间无罪恶!(2)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用《无证之罪》里面的话说就是:“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非数学系的学生,能接触到的最多是四次方,不会接触到五次方以上的高次方程。平方、立方、四次方的方程,都有现成的公式代入,能算出答案。而高次方程,现代数学很早就证明了,高次方程——无解。没有现成的公式可以直接求解。那么数学上该如何求解高次方程呢?办法只有一个,代入法。你先估摸这假定某个数是方程的解,带入方程中运算,看看这个数是大了还是小了,如此反复多次,才能找到方程的解,或者,找到最接近方程解的答案。”
当然,这其中也有反例,即答案同样是四,那么在数学乘法中即可为正二相乘,也可以是负二相乘,这也就理解为答案可能不止一个。
03.
破案也同样是这个道理,大部分案子都很简单,就像四次方以内的方程,通过调查取证,把各种线索汇集到一起,按照固定的常规破案套路,就像代入公式,马上能得到嫌疑人是谁。可有些案子不一样,比如连环案,或者凶手很高明,案发后留下的线索不足以推理出谁是嫌疑人,那么,这个时候比较没有办法的办法就是代入法,或者是反证法。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就一定行(从理论的角度而言,答案是一样的,只不过求证方式的不同而已),但从法律的角度说,通常而言是无法申请逮捕令的,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因素,其中有政治、社会影响、社会治安等等。
同样的,由于破案人员的主体是人,而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以及每个人的主观想法不同,专业知识或者是癖好习惯等不一样。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能够通过细微的东西观察出很多细节,而某些人只能看到表面,还有些人注重语言和行为的统一,某些人则注重语言之间的逻辑,以及客观事实的联系,还有人则直接是注重内在联系,寻找杀人动机为突破口,从而解开犯罪。
但,不管是哪一种分析法,分析法本身都是有破绽的。心理的有心理上的训练;行为的有行为上的刻意表现;逻辑更是简单,只要洞悉彼此,再按照正常人的逻辑行事即可等等。
04.
可就算这样,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雁过留声,总归是有痕迹的,这就是证据。
判罪是讲究证据的,其中包含人证,物证和口供。
通常而已,物证是最直接的。而人证可以是说谎,口供则可以被逻辑推翻,再加上人的记忆具有不稳定性。这也是为什么诸多案子都讲究人证物证俱在的原因。
那么,面对缺少这些因素的案子该怎么解答呢?
05.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