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生死时刻(4)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此次会谈历时三个小时,李克农传达了我党拥张学良为“西北抗日联军总司令”的意愿,并暗示能获得苏联军火援助。
张学良的态度也比较明确——“同意抗日,但不同意讨蒋”。
得知张的态度“软化”后,我党开始转变宣传风向,将“东北军”和“中央军”分化处理。
此后一段时间,李克农又前后两次前往洛川,与东北军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口头协议。
不仅如此,张学良还指示送给红军一批七九步枪、子弹数万发,并派少校副官王政用汽车送至红军驻防地。
这一时期红军的对外物资采购都是通过东北军进行的。
比如:印钞机和纸张、油墨、无线电器材、医疗器材、药品等,由东北军用汽车送到洛川,再改用牲口转运到双方防地交界处,然后移交苏区贸易局。
在东北军的帮助下,长征过后筋疲力尽的红军开始在陕北站稳脚跟。
当时张学良与我党唯一没有谈拢的关键问题,是“反日”与“反蒋”的关系。
我党坚持二者不可分离,而张学良则主张抗日必须“联蒋”。
直到1936年4月25日,我党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创立全国各党各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第一次把“中国国民党”列入抗日民族统一阵线行列。
至此,我党与张学良的分歧基本消除,“逼蒋抗日”的共同目标得以确立。

西安事变:生死时刻


中东路事件时的张学良。1929年7月,血气方刚的张决心夺回“中东路”,不惜与苏联开战,然而却一败涂地。
西安事变之前,蒋介石或许已听闻张学良和我党接触的一些“风声”。
不过他显然没有意识到张的思想在短时间内已发生的重大改变。
1936年12月1日,张学良获得“小道消息”:如东北军不执行剿共命令,蒋便要将其调赴苏皖闽。
12月3日,张学良乘私人飞机飞抵洛阳见蒋介石,要求他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释放沈钧儒等爱国领袖。
蒋不为所动。
临别前,张学良终于亮出最后的“底牌”——他告诉蒋介石东北军“所部不稳”,邀请蒋亲莅西安加以安抚。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