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外》:古都文化肌理的京味表达(2)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剧中充满烟火气的故事,浸透着木工手艺、工匠精神传承的内在要义。拜师学艺学做人,师父易大船不仅以“匠人精神”传道授业,更是坚守着中华传统文化中世代延续的规训:做家具的真谛是“手艺加心意”,“做家具先做人,师兄弟拧成一股绳儿”,“手艺人讲究什么?地道。活儿地道,人地道,思想地道”;做人做事要有礼有度、要讲究、要局气,“就像这把椅子,榫卯适度,大了,木质承受不了,裂了;小了,人坐着坐着就坏了”……言浅意丰,静水流深,恰是一位老手艺人的醇厚匠心。
易大船这个角色也是推动剧情从“结仇”到“解仇”的关键力量。他充满人生哲理、生活智慧的台词,像珍珠一般穿插闪耀于剧集之中:“人有善愿,天必佑之”“若争小可,便失大道”“知止常止,终生不耻”“朽木不能见水,好木不怕水浸”“人生难免遇难,难生于心,心中有难,易走极端”“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最终,在内因、外因的双重“洗礼”下,于钟声开始自省,从旧仇难消、心结难解,逐渐成长为放下仇恨、选择原谅;尹东义也开始自醒,从损人利己、见利忘义,逐渐进化到知错知耻、迷途知返。而在于钟声的努力下,师门大家庭也原谅了尹东义的过去,同门师兄弟始终是一家。
笑泯恩仇,说易行难,逐光之路,并非坦途。剧中,人物内心经常处于矛盾、纠结之中。人心的纠结,是一种现实;人性的复杂,更是一种真实。然而,过往恩怨,经过时间和心灵的发酵后,终将迸发出巨大的情感和道德力量,那就是理解和宽容。朴素亲情、真诚爱情、患难友情,每一个维度都充分展现并折射出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剧中人物也由此完成人性和道德的艰难救赎。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境遇如何变迁,人们内心真善美的道德伦理标准是永远不变的轴心。
不记昨日仇,不念旧时怨,宽恕别人,亦为宽宥自己。《鼓楼外》表面是揭示人物的深层次矛盾,实则是咂摸人心,叩问人性,透过一个个人物故事、一幅幅生活画卷,写人性的尊严,写人性的光辉,写良知,写悲悯……悲悯,许是文艺创作最高层次的表达了。
“鼓楼外”这个剧名,既充满生活气息,更具文化意象。钟鼓楼是北京古都风貌“脊梁”——中轴线之北端顶点,是全城报时的机关,也是全城建筑的制高点,体现着应天顺时、生息有序的秩序感和崇高性。中轴线,支撑起北京城独有的壮美秩序,体现着北京这座城市文化历史的传承与变迁,眼下中轴线申遗工作正在不断推进。《鼓楼外》以鼓楼为载体、为牵引,用平民视角描摹北京这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书写古都文化的博大、包容、开放。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