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解诗:您真的读懂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赏析】
陶渊明好酒,每喝必醉,酒后诗兴大发,作《饮酒二十首》,此为其五。全诗描写了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的惬意生活和感悟,这种感悟或许来自道家思想。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诗人现在居住的环境和心态。《道德经》第十六章曰:“致虚极,守静笃。”心要空虚到极致,不受外界任何干扰,不存一丝俗尘杂念,固守住清静。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虽居车水马龙之地,却不闻人嚣马喧之声。不是耳聋听不到,是心静听不到。隐喻摆脱世俗,远离官场。问怎么能达到这个境界?心“远”自然就清净了!
上四句历来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王安石曾赞曰:自有诗人以来,无此四句!
五到八句描写了诗人此刻的恬静生活和眼前所见。道家思想倡导无为而无不为,本来是要采菊,不是故意要去看南山,而此时南山却不经意间呈现在眼前。 “悠然见南山”,人与山都彼此悠然,人和山都是虚静的,也不知道是南山看见了我,还是我看见了南山?正如《庄子·齐物论》所言:“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虽然是描写眼前的景物,实际上是表达了诗人喜爱归隐山林的生活,就像鸟儿一样,山林才是它们的家,它们的归宿。
宋代诗人张戒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景物在目前,而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从大自然中领悟了“真意”,这个真意就是“道”,这个“道”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道德经》第十四章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是一种无色、无声、无形之物,凡人所不能领悟。
《朱子语类》有言:渊明所说者庄、老,然辞却简古。
文/幽兰居士 图/来自网络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