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江西十位历史文化名人(11)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过了两天是诗、赋、论的复试,晏殊发现这个题目恰好是他曾经做过的,就上奏宋真宗说“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这个题目我之前做过,请用别的题来测试我)。宋真宗觉得这位少年很独特且老实厚道,也想看看他的真实水平,于是命人重新出题。晏殊再次拿到题目后,略作思考,便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一篇精彩文章迅速“出炉”。他的诚实与才华得到了真宗皇帝的欣赏,殿试过后,晏殊被赐予秘书省正字,并留在秘阁读书深造。因为晏殊非常年轻,朝廷十分注意对他的考察,“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见晏殊交往的都是品德、文章俱佳之人,朝廷对他也就愈加放心了。从此,晏殊在其仕途上一步一步走向巅峰。
宋朝初期天下太平,国家强盛,百姓富足,朝廷上下一派歌舞升平,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庶族黎民,都忙着宴饮游乐。唯独晏殊与众不同,终日将自己关在家中,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听靡靡音。宋真宗得知情况后,认为他勤读书,不喜游乐、品性好,遂让他做太子舍人,教太子读书。当皇帝告诉晏殊选配他的理由时,诚实的晏殊却直言不讳地说:“臣并不是不喜欢宴游,只是因为贫穷才没有去。”宋真宗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晏殊的诚实品性更加认可,不久便将他升迁为太常寺奉礼郎。
太平宰相:辅政“忧勤国家”、识人“益务进贤材”
晏殊不仅聪明好学,而且做事严谨。真宗皇帝每次向晏殊询问政事时,晏殊都会用巴掌大的方块纸以蝇头小楷书写意见,等到答奏完毕后,就将纸片封好呈交皇帝,皇帝非常看重他缜密审慎的作风。大中祥符年间,晏殊的父亲病逝,按照朝中惯例,身为人子,晏殊必须辞去官职,为父守制。但丧期未满,宋真宗思他成疾,竟一纸诏书,将晏殊召回京城。同时真宗命令淮南官员一路护送其母至京都供养。之后,晏殊母亲又过世,晏殊请求回老家守孝,真宗不许,反而升其任太常寺丞,后又提升为左正言、直史馆,做了升王府记室参军。年中时,晏殊迁升为户部员外郎,任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诰、判集贤院。
乾兴元年(1022年),年仅13岁的仁宗继位,根据先帝“军国事兼权取皇太后处分”遗诏,刘太后临朝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都想独自向太后上奏言事,方便专擅朝政。朝中众臣摄于他们的权势,无人敢非议。关键时刻晏殊挺身而出,进言道:“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提出了“垂帘听政”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大臣们的支持,对稳定时局起到了重要作用,于是晏殊迁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即便如此,刘太后仍然觉得晏殊乃太子的旧臣,对他的恩惠还不够,于是增任给事中。预修《真宗实录》时,晏殊升任礼部侍郎,又被授予枢密副使一职。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