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让文化事业滋养民心——庆阳市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3)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注重保护传承 推动文博资源开发
庆阳市秉持“以祖业为魂,在保护与传承上下功夫”的理念,坚持从保护、挖掘、整理、传承、再现入手,大力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建立了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相结合的文物保护体系和管理体系,实现了全市文物资源“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发展目标。
“十三五”以来,全市各级政府投入文物保护资金约1.5亿元,实施文物保护项目100多个。实施石窟寺保护项目4处、文物古建筑保护项目19处、遗址保护项目6处、革命文物保护项目24处,编制文物保护规划7个。
庆阳岐黄传播文化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赶制香包。 南力 摄
全市还开展考古发掘3处,宁县石家及遇村遗址考古发掘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提名,出土文物1万余件。南佐遗址2021年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新发现对于客观认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尤其是陇东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地位,对于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此外,庆阳市建立了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保护体系,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建立、完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健全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培训机制,全市非遗资源得到了较好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利用。
全市现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5项、省级39项、市级116项、县(区)级54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省级非遗扶贫工坊1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42个。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9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09名、县(区)级传承人1509名。
调整结构方式 培育富民文旅产业
2021年度,全市接待游客人数达10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6.7亿元,相比2012年接待游客人数290万、旅游综合收入12.2亿元,翻了近4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经济调结构、转方式的优先方向,积极培育,大力扶持。围绕资源功能布局、景区提质扩容、产业深度融合、产品丰富完善四个方面,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景区开发,全力夯实产业基础,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