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恭亲王府(14)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奕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九月十五日,十六两日,奕分别与英使、法使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他主持议和以及进行的大量的善后事宜赢得了西方对他的好感。在议和期间他与户部侍郎文祥、文华殿大学士桂良、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副都统胜保,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集团。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病逝,立六岁儿子载淳为君,改年号为“祺祥”。奕协助慈禧太后政变成功,被授予“议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军机处换成文祥等人,奕訢全面掌控中枢机关。他再次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牢牢把控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同时他以总理衙门大臣的职务负责各国外交事务。自此,奕訢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为求国家富强,增强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重点兴办军事工业,同时也发展民办工业,中国的近代工业从此起步。为了推进洋务事业,兴办新式学校,外派学生海外留学,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奕还奏请两宫皇太后重用曾国藩,与列强极力维持和局,借师助剿,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促成了同治中兴,获得“贤王”美誉。
奕訢曾花巨资托付英国人李泰国购买船舰,筹建海军。同治二年(1863年),舰队开到了中国,但舰队的指挥却是英国皇家海军上校阿思本。李泰国私自许诺阿思本对舰队有完全指挥权。也就是说这是一支由清廷出巨资购买、供养,归英国侵略者指挥、控制的舰队!而奕并没有抵制英国侵略者这一无理要求,这种对外一味顺从的行为,令曾国藩、李鸿章强烈不满。于是清廷诏令遣散船员,留下船舰。而英方坚持“既不用其人,则船炮亦应缴还本国”,甚至无理索取赔款。最后,奕曲从其意,退还船只,向英国赔礼赔款。这次事件中,奕对外妥协的外交政策,令其弟奕譞也深为恼火。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