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天空——镇原县文学事业发展百年走笔(杨佩彰)(3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诗刊》编辑谢建平说:申万仓的诗读起来感到沉重,有力。他的诗可贵的一点,是坚持自己。总是充满亲切、自然,不虚空,也没有矫揉造作之感。值得一读。
《甘肃日报》副刊部主任牛庆国也感触颇深,他说:申万仓就是这样一个在黄土大地上不断前行的诗人,目标明确,脚步沉稳,而且每往前走一步,都有不同的风景。
当然,我作不出这样具有专业水准的评价来。我只能在这里说:他的诗歌创作每往前走一步,都会有新的更迷人的风景!
其四:北浪
好几年都没有见到北浪了。
不知道是已经做了学院副教授的他公务繁忙的缘故,还是我逐渐淡出诗歌圈子的原因,总之我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北浪,本名刘鹏辉。作为一个从镇原这块既谈不上肥沃也谈不上瘠薄的黄土地上走出的诗人来讲,近些年来总有一些零零星星的关于他的令人欣喜的消息传来。譬如:他的作品不断地在多家官方、民间报刊及网媒上发表,不断地入选各种诗歌年选等选本,还出版了诗集《低音区》、文学批评专著《乡土的诗意诠释》《捉影书—21世纪庆阳文学研究》等,并且获得了《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刊物征文奖、黄河文学奖等奖项,作品被译成英、韩等语种在国外流行。在大家的推举下,他还担任了庆阳市作协副主席。
这让我又一次想到了“实至名归”这句不大常用的褒义词来。
只是有些遗憾,至本文完稿时,也未收到北浪发来关于他的创作简况及诗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只能作以上简略的描述了。
其五:秦铭
秦铭和我是同龄人。
还是在同一个院子工作的时候,我们就相互熟悉了。而且是在同一个楼层上班,当然是几乎天天见面了。
这样的日子差不多持续了十几年。不过,我们很少在一起谈论文学、谈论诗歌。倒不是说我们志趣相异,而实在是工作性质相差太远又各自太过忙碌的缘故。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他便已经开始了诗歌创作,并且渐入佳境。他在20余年的诗歌创作道路上不断努力、不断突破、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清新蕴藉、意味隽永的诗歌风格,充分显示着他驾驭诗性语言的艺术功力。《星星》诗刊副主编李自国这样评价说:“秦铭在现代与传统之间踏实地走着开阔而开放的诗艺之路,其写作既具有陇东诗歌的乡土特色,又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人性化的共性,具有深刻的认知与独到的艺术追求。这像是一种踮着脚尖的冒险,步履摇曳,却散发着前进的美好。它没有波澜壮阔、不诡谲、不震惊,却深深地让人感受到诗人鲜活跳动的文学之心,温暖而高远,但又深刻而冷峻,展现着诗的思想启示性和艺术感染力”(《仰望精神的高处—秦铭诗歌评论并序》)。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