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铁技艺:指尖上的“魔幻”艺术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本文来源:东南早报」
■本期执行:赖小玲
竹藤编工艺是安溪一项历史悠久的手工艺术。这项手工艺术传承了上千年,并成为茶乡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从传统手工艺制作,到现代化产品设计,从竹藤编到藤铁工艺结合,安溪藤铁工艺产品在发展中不断成熟,渐渐显露出其古朴优美兼具现代精致的独特韵味,以“技艺精湛、别具匠心、返璞归真、品类齐全”的特点享誉国内外。2014年,安溪竹藤编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指尖上的魔幻艺术”。
近日,记者走近安溪竹藤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连福先生,了解这一“刚柔并济”的技艺之美。
千年古艺传雅韵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不光为文人雅士所推崇,更有手巧的人将其编成各种精美器皿。《五代初建安溪县记》记载:“坐肆列邸,贸通有无;荷畚执筐,为安职业。”《泉州府志》载:五代越王钱弘俶幕僚黄夷简退隐安溪,有诗:“宿雨一夜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足见当时“畚”“筐”“焙茗”等竹制品已进入安溪寻常百姓家。
宋元时期,安溪竹藤编承袭了唐代的编织法,竹藤编技艺开始普及,农具、茶具、生活用具中,竹藤编的相当普遍。明清时期,安溪从事竹藤编的艺人不断增多,工艺水平不断提升。晚清至民国,安溪竹藤编多散见于内安溪农村的家庭副业,篾货上圩市交易。
千百年来,茶乡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升级竹藤编技艺,到如今,琳琅满目的竹藤制品被广泛应用到百姓生产生活中。围起田园的篱笆、农户头戴的斗笠、盛放物品的竹笼、蒸煮用的蒸笼,还有篾箍、筛、席、帘、桌椅、盘、筐、箱、斗箕、灯等都是。竹制茶器具更是占据了竹藤编的半壁江山。每逢茶季,茶园间,躬身采茶的采茶女们头顶的斗笠,身后的茶篓无一不是竹制品;晾晒、制作茶叶环节更是处处见“竹”之身影:大竹匾、竹筛、大焙笼等。
在安溪文庙,戟门两侧,有着独特的砖雕剪瓷,图案为古人设茶席、煮茶论道及其他日常生活写照,所呈现的篮、瓶等器件皆是竹藤编,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见证。
“刚柔并济” 放异彩
时间指针拨至1991年广州春交会。现场,安溪藤铁工艺的鼻祖陈清河用藤皮藤芯编织成篮身,以钢筋为把手,铁线环绕把手化为葡萄藤,将铁皮剪成葡萄叶,钢珠焊成葡萄串,而后彩绘着色。就这样,一个新的工艺品种——“藤铁工艺”诞生了。山藤竹木、铁线钢板,这些普普通通的材料,在艺人的手下脱胎换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