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事业”更甜蜜(创新故事)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真没想到长得这么好!”望着翠绿挺拔的甘蔗和黄穗低垂的谷子,黄功斗特别开心,“这都是‘五一’那天才种的,长了80天,谷子就快熟了。”
脸色黑红的黄功斗是广西宾阳县邹圩镇联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当地的种蔗大户。今年“五一”期间,他按照广西农科院韦本辉研究员提出的“145”模式,用粉垄技术整地后,2行甘蔗和3行张杂谷间作。
何谓粉垄技术?
经过多年摸索,韦本辉用螺旋式钻头代替犁头,于2010年发明了粉垄技术。这一技术垂直深旋耕,土壤被横切粉碎、不乱土层,可一次性完成耕作、整地。10年来,粉垄技术在广西、河北、西藏、新疆等26个省区的40种作物中推广应用。实践证明,粉垄技术能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氧气、阳光、微生物等自然资源,作物根系发达、株壮叶茂,在不增加水肥、农药的情况下增产20%以上。粉垄技术得到袁隆平院士等多位农业专家的认可。近两年,韦本辉又发明了采用立式空心耕具“两刀钻”“三刀钻”的新型粉垄农机,提高了耕作效率,降低了使用成本。
什么是“145”模式?
韦本辉告诉记者,广西是我国的蔗糖主产区,种植面积多年保持在1200万亩左右。传统的种植方式是“全田连作密植”,导致地力下降、增产困难,平均亩产在4.5吨上下徘徊。而且,这种耕作方式不利于机械化种植、采收,加上近年来种蔗人员减少、人工成本增加,蔗糖产业面临困境。
为此,韦本辉提出了“145”种植模式:粉垄新植蔗1年、宿根利用4年、5年累计增产原料蔗5吨。
韦本辉介绍,原来1亩地的水肥集中于种植甘蔗的3分地,加上通风条件更好、光照更充足,有利于甘蔗生长、抗倒伏;空间增加后可实现全程机械化,大量减少用工;套种、休耕和轮作,能增加地力,有助于可持续发展。
今年4月底,在宾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联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协助广西农科院韦本辉团队,在邹圩镇马脚塘村实施甘蔗粉垄“145”套种谷子项目,面积为200亩。
“145”模式行不行?
7月21日,由广西大学教授顾明华、李容柏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高级农艺师郭绪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白德朗、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杨昌鹏等组成的专家组,进行了现场验收。结果表明,每亩谷子鲜重199.5公斤,按15%折干率算,每亩干谷169.6公斤;生长80天的粉垄甘蔗,平均株高108.7厘米、茎粗22.8毫米,比对照区的甘蔗分别增加19.1%、13.4%。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