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新体验《小城之春》:一种时代的开始(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人在城墙上走着,就好像离开了这个世界,眼睛里不看着什么,心里也不想着什么。”
这是费穆导演的最后一部长故事片,也是被后人认为费穆最优秀的作品,但是在1948年上映的时候,这部电影的上座率可以用“惨淡”二字来形容,相比与费穆之前的电影,如他的处女作《城市之夜》,当时被影评人评为“强烈的暴露都市黑暗的影片”,《小城之春》“影片节奏舒缓,没有剧烈的戏剧冲突,对一般观众而言,影片过于沉闷,因此上座率极低,票房收入惨淡,打破‘文华’公司成立以来所有影片票房的最低记录”(《中国电影史》李少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P150页)。
究其根本原因,1948年9月,解放战争迅速发展,人民运动蓬勃发展,而《小城之春》所表达的沉闷愁苦的情绪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是相背的,虽然“它所宣泄的颓废感情投合了当时一部分落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苦闷心情,从而赢得了一些观众(《中国电影发展史 第二卷》程季华主编,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P272页)”,但是它也受到了当时进步电影评论人的批评,认为这部电影过于“病态苍白”。《小城之春》在市场上不受重视,但是它所代表的是“文华”公司在艺术片的成就,以及费穆的电影风格。
二.新的开始《小城之春》与“文人电影”
何为“文人电影”?关于文人电影的提法是香港学者黄继持在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当时与之一起提出的概念还有戏人电影和影人电影,但是这里的“文人”主要指的是鸳鸯蝴蝶派文人,所以《小城之春》不对应这个“文人电影”,《小城之春》所对应的是由学者陆弘石所提出的“文人电影”,是以观众和电影创作者为主要因素进行划分的,相对应的他也提出了“市民电影”,即指以普通市民阶层为观影对象,来迎合他们的审美和社会主流的伦理价值观而拍摄制作的电影。
费穆将自己对于传统美学的追求以及对于特殊环境下普通人物的刻画深刻地反映在《小城之春》中,使之成为四十年代电影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同时也将“文人电影”发展到新的高度。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