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妮的旅程》:你以为是美好的结局?一切苦难才刚刚开始(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儿童们的处境也异常艰难,从1933年到二战开始期间,纳粹颁布了超过400条有关犹太人的法律和法令,其中有20余条关于德国儿童教育。这些带着对犹太儿童严重歧视和不公的法令,引发了校园内大规模的欺凌和暴力,很多时候,甚至老师也直接参与其中。
但是,此时犹太父母们一般不愿意将孩子转移到其他国家,一是不愿骨肉分离,二是对纳粹德国抱有幻想:他们认为自己是纯粹的德国人,政府不会对他们的悲惨处境置之不理。所以,从1933年到1938年,成功转移出去的儿童还不足千人,荷兰和加拿大接收的犹太儿童甚至只有个位数(分别为6人和3人)。
直到1938年11月,“水晶之夜”事件爆发,纳粹暴徒的恶行才算是公开化。当晚,被打破的窗户玻璃遍地都是,在月光下如水晶般闪烁,“水晶之夜”由此得名。
以此事件为起点,大量的成年犹太男性被投入到集中营,针对犹太人的迫害进一步加剧,光德国和奥地利就有60000到70000名儿童急需得到救助。
也是在“水晶之夜”后,各个国家(以英国为主)才开始逐渐放开犹太难民接收政策,致力于帮助这个可怜的民族。
芬妮等人的流亡经历,就是发生在沦陷区法国的一次“儿童运输”救援行动。在救援过程中,孩子们不但要躲避纳粹分子的追捕,还要小心警察、告密者等别有用心的群体,整个旅程可谓危机四伏、险阻重重。不同的是,这次,孩子们依靠的是自己的力量。
“孩子们”的流亡
《芬妮的旅程》改编自犹太人芬妮·班·艾米的回忆录。电影中,导演没有拘泥于“逃亡”过程本身,而是调转镜头,将它对准了流亡过程中的儿童群体,以儿童的视角去直面这场特殊的“旅程”。孩子们的认知往往最纯粹,不带有任何批判和偏见,因此,电影让我们看到了硝烟弥漫之外的一抹绿意,也让我们看到了反复多变的复杂人性。

《芬妮的旅程》:你以为是美好的结局?一切苦难才刚刚开始


在欧洲很多地方,不单单是相关组织,不少犹太人学校也会为孩子们讲述“生存”之道。除了教授他们最基本的希伯来语、犹太历史和文化,还会告诉他们如何应对纳粹的迫害、如何移民、如何在新的国家生存。战乱中的儿童没有慢慢成长的机会,他们被现实逼迫着直面这个世界上最丑恶、最残忍的一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