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训先生:他是没名字没文化的乞丐,却为何千古流芳?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武训先生是中国近代群众办学的先驱者,享誉中、外的平民教育家、慈善家,行乞三十八年,建起三处义学,教育了无数穷人家的子弟,是中国历史上以乞丐身份被载入正史的唯一一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位千古奇人吧。武训(1838-1896),1838年12月5日(道光十八年农历十月十九日)出生在山东堂邑县(今属冠县)是柳林镇武家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武七(因在家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亦称武豆沫,清廷为嘉奖其兴办教育之功,取“垂训于世”之意,替他改名武训。

武训先生:他是没名字没文化的乞丐,却为何千古流芳?


一、武训励志兴办义学的原因
清朝光绪年间,山东的武家庄上,七岁的武七跟娘靠讨饭度日。这天路过一个学堂,武七好奇地看着里面的学生,于是回家就问娘读书有啥用,武七娘叹一口气说“读书可以明事理,不会被别人欺负,但是只有富人家的孩子可以读书,穷人家出不起钱呐。”于是武七暗暗在心里种下读书的种子,这天他来到街上,学着别人卖艺的样子当街表演。一天又一天,终于攒了一些铜板。武七来到了学堂,准备靠赚取的铜板去读书,但是被教书先生赶了出来,还说着“滚,你也配念书,书是你们这种穷人能念的吗?”武七惨遭羞辱,而武七娘也因积劳成疾去世。远方的大娘见武七实在可怜,便把他领回家中抚养,可大娘毕竟也只是穷苦人家,给不了武七好的生活。几年后,13岁的武七不愿意给家里添麻烦,离开了家,四处打短工流浪。
几度寒暑,在他17岁那年来到了馆陶县的薛家店,并在此处做工。武七为人老实本分,心想着虽然自己不识字,也不懂多少事理,但只要努力工作讲良心,总不会混得太差。做工时,别人扛一包粮食,他就扛两包。别人扛两包,他就扛三包。这种傻干的劲头被薛家店的张举人看中了。他家正缺一个这么干活的人,武七面见张举人时,两个膝盖不自觉的抖动,腿软的站不起来,说话也结结巴巴。张举人一看武七这样便决意要收下他来张家当差,自此武七便有了份像样的工作。

武训先生:他是没名字没文化的乞丐,却为何千古流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