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食材”新做法,传统与当代乐声碰撞出不一样的“广西之声”(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为古筝与钢琴二重奏而作《海的音诗》,是《无穷动》首演后,周展的研究生方菲向覃锋达委约的一部作品。作品以海浪鼓开始,仿佛带领观众来到北部湾的海面,一览月色下的美景,也表现了广西与周边东盟国家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因为是委约作品,所以在演奏上会写得更难一些。”在创作前,关于如何定弦,覃锋达就足足思考了一个月。“不同的作曲家在创作古筝作品时,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重新定弦。我从最原始的五声音阶出发,融入现代作曲的数控思维,其中有无调性的集合,也有有调性的集合。”覃锋达还将独弦琴的演奏技法与古筝结合,演奏者需要运用独弦琴的演奏技法,由此带来独特的声音效果。
广西民间民族音乐的当代表达
《越人歌》出自于西汉史学家刘向《说苑·善说篇》,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它是中华民族在远古时代诗歌园地里的精美瑰宝,也是我国第一首译诗(意为经过翻译的诗歌)。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覃锋达看到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系教授祝注先在《说“越人歌”》一文中提到,歌唱的“越人”应是一位擅长吟诗唱歌兼善划船荡桨的少数民族少女。据广西罗城县志记载:刘三姐原型刘三妹,生于公元618年。公元618年唐朝中宗年代,距今也有1400年的历史。覃锋达认为,“我相信当年刘三妹演唱的旋律也并非她的独创,而是她结合了当地的地域音乐元素。”在覃锋达创作《越人歌》之前,很多作曲家都创作过《越人歌》。但作为地地道道的广西人,覃锋达的《越人歌》是为女高音与民族室内乐而作,他运用了最原始的“刘三姐”音调、韵味作为素材,并尝试“移译作曲”,这使得他的《越人歌》颇具广西风味。为了更好地呈现出年代感,覃锋达特意买了巫毒鼓。巫毒鼓是尼日利亚的乐器,形状很像酒瓶,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它的音色很有原生态的味道。
在古时,壮族人就擅长种植水稻,并以青蛙为图腾,祈求风调雨顺。因此作品中加入了哇音管(又叫哇哇管),来模拟出稻田中的青蛙叫声。这首作品也是此次音乐会上覃锋达自己最期待的作品,“《越人歌》能在广西首演是最适合的。”
《三醉芙蓉》是为十四位演奏家而作。芙蓉出水,艳似菌萏展,此曲音乐清晰、高洁,但又不乏柔情蜜意,犹如美人初醉般的花容与潇洒脱俗的仙姿。覃锋达以细腻的创作手法展现出富于层次的音色变化与情感表现。
《北极圈》是为九位演奏家而作,音乐会中覃锋达亲自上台指挥了这部作品。它也是本场音乐会五部作品中惟一没有广西元素的一部。“疫情让我们更要去反思人类的活动给地球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唤起大家环保的意识。”作品运用了中西室内乐的编制,琵琶、二胡、梆笛外,加入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和钢琴。作品通过描绘一个世界从洁净无暇到崩塌,带来巨大的反差、对比,“作品的结尾,音乐逐渐安静,就如同我希望人类能把寂静还给北极。”和其他融入广西元素或民族民间音乐的作品不同,《北极圈》是一部当代作品,其中大量使用了无调性音乐。在广西演奏这样的作品,覃锋达还是有所顾虑的。但演出结束后,一位广西艺术学院的退休老师来向覃锋达表示祝贺,并告诉他,自己最感动的作品就是《北极圈》。“观众并非一定听不懂无调性音乐,作曲家也并非一定要写大家听不懂的内容。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