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喜剧《录取通知》:“被拒绝”的青春背后依然有着无限可能(6)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但是把一所虚拟大学运营下去,并非易事,为了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巴特比雇了死党施瑞德的舅舅装成院长。结果这个天马行空的幻想竟然真的实现了。落榜生们在“南哈蒙 ”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和理想,在提升自己的心态中得到灵魂的进阶,触碰教育的真谛。但正牌 “哈蒙”的学生和校长就开始了对冒名者的反对和打击,这也是影片最重要的一组矛盾冲突。
这几个“哈蒙”角色明显就是“邪恶阻挠者”的类型设定,男主巴特比领衔的一众落榜生勇敢追梦,在美式价值观体系下,肯定是值得颂扬和鼓励的。所以,就算漏洞百出,还是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电影结尾的听证会堪称冲突到达顶点后的高潮。“被拒绝”的青春集体享受高光时刻。他们成功了!
02、看似癫狂的冒牌院长却揭露出高等教育最残酷的事实:学历不等于能力,上大学的根本动机是想找个好工作
从1977年至今,中国恢复高考已经有40多年了,知识改变命运,在中国高考制度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但随着社会阶层的日益固化“朝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这种事,越来越罕见,甚至“读书无用论”和“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论调成为主流。
中国的大学常年扩招,毕业生人数日渐增加。在大城市的街头,一个广告牌掉下来,就能砸中三个大学生,就业人才市场的形势好似修罗场,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就算侥幸找到工作,也觉得朝不保夕。
经历过高考的中国人都觉得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非常惨烈,对考生和家长都是一种折磨。但看过《录取通知》你就知道,美国学生在摆脱高压学习的情况下,为了进入好的大学也必须有足够的课外活动和做义工的时间。
因为在美国,不仅学习成绩重要,其他各类因素也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至于求职就业,任何一个人想要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就必须付出相应程度的努力。中美比较之下,美国学生可能更清楚,如果他们不努力,必将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无情淘汰。
电影中巴特比父母的想法,巴特比对蜂拥而来的落榜生的欢迎致辞都揭示了一点:这群迫切需要接纳和肯定的年轻人,无论是在精神还是现实角度,都需要一个乌托邦式“南哈蒙”的拯救。但是一纸学历就等于能力吗?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年轻人就能在社会大熔炉中轻松晋级,走向人生巅峰吗?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