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水的桑葚,为什么那么“红”?(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蚕桑文化是农耕文明的源头,殷商甲骨文中已有“桑”字。驼铃声声的丝绸之路,就来于桑蚕产业。古代凡是兴盛之朝,无不以劝民农桑为本,由此可见桑树在历代农耕中的重要地位。
桑树还属于神圣的王权标识。《战国策》记载“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席陇亩而阴庇桑,阴移而授天下传”,讲的就是,尧在桑树下把天下禅让给了舜。
桑树也是传统文化符号。《诗经·小雅》中“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古人习惯房前屋后栽种桑树,后世把“桑梓”作为家乡代称,用“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迁。《淮南子》中“日夕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于是“桑榆”成为晚年专用词。

涞水的桑葚,为什么那么“红”?


古人生活中处处有着桑树影子。《诗经·桑中》则讲述“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官,送我乎淇上矣”,意思是青年男女在桑林中约会,后来“桑中”“桑间”专指男女约会之地。古代男孩出生后,都有桑木做的弓,蓬梗做的箭,“桑弧蓬矢”指男子远大志向。
桑作为一种文化意象,曾大量出现诗文之中。最有名的是汉乐府民歌《陌上桑》,“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其塑造了一个美丽、坚贞的采桑女形象,从此留下千古词牌《采桑子》。
田园风光诗词情境中,半数以上有桑树气息。陶渊明的《归田园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辛弃疾的《鸿鹄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等等。

涞水的桑葚,为什么那么“红”?


桑树,现在已经不大被城市长大的人所熟悉。毕竟,现在的行道树、园林绿化树等都难得一见桑树的身影。那些曾经饱吸甘润雨露,积聚晨光的桑树,似乎逐渐成为诗词中的幻影。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