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论语》日读(2.22)孔子强调诚信的深层逻辑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论语》日读,对话经典。
为什么诚信很重要?我想古往今来已经有无数人讨论过这个问题,并且留下了非常多的名言警句。康德试图证明诚信是绝对命令,因此所有有理性的人都应该遵守这个原则。这是一个不错的论证。但是未免太生硬。孔子也非常强调诚信,但他似乎倾向于将诚信看作是我们无阻碍地实行内心之仁的方式,他是在这种意义上将忠信并列为两种主要德行的。
原文:
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輗:ní,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者。
軏:yuè,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大车无輗,小车无軏,皆不可以行。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诚信,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大车没有安横木的輗,小车没有安横木的軏,它们靠什么前进呢?”
解读:
一个人不讲诚信,就一无可取了?孔子对诚信的强调是不是过头了?阐述观点嘛,有时候难免夸大其词。不过孔子确实很重视诚信,只要翻翻《论语》就知道了。问题是孔子为什么这么强调诚信?我觉得这不单单是因为诚信是重要的德行,更因为诚信与仁是密切相关的。要说德行的话,实在太多了,温良恭俭让,哪一个不重要?为什么孔子偏重信呢?所以这个问题还得从仁说起。仁是爱,是一种情感,就是对他人同情、关心、爱护等等。一个人能不能做到仁,首先就看他有没有这种情感,能不能如实地将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将它落实到行为中去。对内来说,这个就叫做忠实内心,对外来说,这就是信。所以忠信实际上都跟孔子说的仁是紧密联系的。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其实大多数人的内心都有柔软的一面,都是关心别人的,都有同情和怜悯之心,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或顾虑,他们可能不会或者不敢把这种仁爱表现出来,看上去就好像是个很冷漠的人一样。比如,看到老人摔倒,围观者未必都没有恻隐之心,但是真正敢去扶的人不多。这种人是什么呢?他内心不是没有仁爱之心,他缺乏的是忠信,所以不能忠实地跟随内心的情感,不能如实地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所以光有仁不够,因为仁它不仅仅要求一种道德情感,它更要求有实实在在的道德行动。一个人再有善心,没有善行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善人。将善心转化为善行,这就需要忠信这两种德行,需要我们听从内心的号召,做到心口如一,知行合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仁爱之心转化为仁爱之行,真正成为仁爱之人。孔子之所以特别重视忠信这两种德行的深层逻辑就在这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