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长江两岸南岸要塞的江阴人文历史(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2018年年末,全市有合法宗教活动场所103个。
民风方言江阴地处江尾海头,沃野平畴,气候宜人,远古就有先民在这大江大海融合之地繁衍生息,在不断抗争中,勤劳而充满智慧。创造悠久的人类文明史。自古以来,江阴人民滨江而居,依江而生,在奔腾不息、永不回头的长江哺育下,铸就宽广博大、直爽豪放、勇往直前的秉性。江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城北黄山插入江心,与江对岸仅距1.25千米,形成山锁大江之势,因此自古被称为“锁航要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早在春秋时期就建烽火台,明清时期建炮台,解放战争等重要战争中都有著名战斗。战火洗礼、忧患纷扰,赋予江阴人民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民性刚毅、负有担当的气质。有文字记载以来,江阴即有“延陵古邑”“春申旧封”之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为吴国公子季札、楚国春申君黄歇封地,既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又受楚文化的熏陶。杏花烟雨、吴韵楚风成就江阴人灵秀儒雅、讲究礼仪的品性。
明清时期江苏学政驻节江阴近300年,按试八府三州秀才,素有“风教总持”之地美称,尚文重教之风根植于民间。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江阴人民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创造了辉煌业绩,获得200余项全国性荣誉。成为经济活力魅力城市,同时也总结出“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不断昭示每个江阴人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争取新的辉煌。
江阴在隋朝起长期隶属常州府,主要方言归属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俗称江阴话。非吴语地区有利港下乡片及零星渔民集居村落,属江淮方言,俗称滩里话。方言按地域差异大致分为澄西片、澄中片、澄东片、澄南片和江淮片。江阴方言在发展中有内部变异情况,也有受周边张家港、常熟、无锡等地语言影响变化的,并因年龄不同而有差异。近30年来,江阴话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一些显著特征在逐渐消失和消退,声调调类减少,一些特色词消失,固有词变得更趋近普通话。江阴话在家庭中使用比例最高,工作中次之;普通话在其他环境使用比例最高,工作中次之。
名胜古迹江阴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域内考古发掘证明,这里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活动。见证江阴历史悠久的遗存有祁头山、高城墩、佘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等古遗址20余处;有兴国塔、徐霞客故居、适园、黄山炮台旧址、刘氏兄弟故居、国民党江阴要塞司令部旧址、江阴蚕种场(以上7处均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文庙、梁武堰遗址、江苏学政衙署遗址等古代和近现代建筑;有舜过井、虎跑泉、广济泉(四眼井)、万安桥、犀带桥、五云桥等古井古桥;有王羲之换鹅碑、心经碑、晴山堂石刻、倪云林山水石刻等古碑刻150余块,有吴季札墓、吴王八子墓、楚春申君黄歇墓、酒圣杜康墓、三国大将凌统墓、梁敬帝墓、徐霞客墓、杨名时墓等古墓葬40余座;有江阴“一大”会址、渡江战役纪念馆、陈毅演讲处、新四军六师驻地旧址等革命遗址遗迹30余处。千古奇人徐霞客、狂草巨碑心经碑、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手植之红豆树被誉为“江阴三奇”,享誉海内外。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