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来设计到设计未来(4)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创新·新基建是一套依据数字化创新方法构建的设计方法论和工具体系,它将设计预见、情景构建和设计虚构方法融入交互设计创新实践,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助力和支持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立场:设计学科的价值与担当
显然,“未来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探索性过程,它运用不同的思维规划多元化情景,寻求许多可能的答案并承认不确定性。那么,培养面向未来的设计师与创新者,教育界需要如何把“设计未来”的概念引入教学,拓展学生对更为广阔和综合的“设计”概念的认知呢?

从未来设计到设计未来


▲ “心境空间 构筑和谐”中国空间艺术构造大展作品集合
近日,一场名为“心境空间 构筑和谐”的中国空间艺术构造大展举办,即通过环境艺术、空间艺术、公共艺术、装置艺术、雕塑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与科学的跨学科结合,探索艺术设计和前沿科技交叉领域的发展潜能。展览由中国美协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共同主办。不同于一般的设计展,此次展览的大部分参展作品由各院校代表队在现场搭建,这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国内少有的众多院校参与的一次大型创作活动。
获奖作品中,《机械动态仿生》围绕“数字与生态仿生”,采用参数化设计与多维交互推动传统构造的现代化转变,将传统的自然曲线美与多感官交互设计融为一体,营造出独特的视听体验与互动体验。《且听风吟》将纸板与不锈钢细柱悬吊呈现,用悬挂的设计手法塑造出作品的无“重力”感,以此表达出在当下城市飞速发展中时间与空间的碰撞,希望人类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能慢下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作品《徽·境》是一件环境艺术装置,运用模块化的构建方式对徽州门楼这一优秀建筑遗产进行空间解构和数字化再造。1024个单元模块,通过榫卯结构穿插组合,既丰富了空间层次,形成光影肌理,又包涵了数字时代视角下的空间设计创新思考……这些作品既是对文化的自信与传承,也是对未来的畅想与再造,以期实现环境设计创作中人文、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认为,中国空间艺术构造大展的主题较好地把握了新时代对中国设计艺术发展的新要求,思考了中国设计艺术在创新实践和人才培养中的新路径。“‘空间’概念在新时代中国的高速发展中有了新内涵,需要我们以‘大美术’‘大设计’的理念积极创新,为广阔空间增添具有人文、科技和艺术含量的构筑之物,发挥综合创新的赋能作用,把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与现代科技、设计方式相结合,为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