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赛跑——浙江五个濒临灭绝动植物背后的故事(8)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俞慈英是原舟山市林科院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0年她领衔组建研究团队,把攻克种苗繁育难关、扩大子代群体规模作为重点,建立了一整套包括采种、筛选、消毒、储藏、播种,以及扦插、嫁接、组培等在内的繁育技术体系,并改进了人工种群营建技术。
在浙江和舟山两级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普陀鹅耳枥的人工繁育种苗已突破4万株大关,并建立了普陀鹅耳枥专类园。然而,濒危植物的保护绝不能局限在实验温室里,想要真正实现拯救,必须要走向野外,实现大规模培育成长。
迄今为止,在舟山群岛,项目组已陆续建立了10余处普陀鹅耳枥的野外人工种群示范林,部分保护效果特别显著,林下已有天然更新小苗。值得一提的是,舟山多处公园、学校,以及其他绿化区域也推广应用了普陀鹅耳枥,让这一珍贵物种由此走进了老百姓身边。
此外,在异地引种驯化及其迁地保护方面,普陀鹅耳枥的保护范围与种群规模也不断扩大,至今在浙江省内外营建有保护地20余处,个体数量约2000株。尽管距离摆脱濒危灭绝的目标还很遥远,但普陀鹅耳枥已不再孤独。
为了攻克重重难关,舟山市林科院前赴后继,如今,年轻团队秉承老一辈的科研工作精神,开始从遗传多样性、迁地保护、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方面持续开展研究。所有人都秉持同一个信念,希望普陀鹅耳枥这一“地球独子”,能在祖国大地遍地开花。
共筑“诺亚方舟”
邱国强、章叔岩、陈水华、吴鸣翔、俞慈英……每一个被挽救的野生动植物背后,默默奉献似乎是这些守护者们永恒的使命。而内心深处的信念,又支撑着他们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再一次迈开脚步。 在浙江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总站站长王翔看来,整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与动植物打交道的历史,而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生态文明的尺度,就在于人与野生动植物之间的距离。
据了解,近年来,浙江省林业局在全国率先实施濒危物种抢救保护工程,并开展了野生动植物保护数字化改革,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增长,105个野生动植物全球新种被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85%以上,林业生物多样性水平明显提升。
数据显示,通过人工繁育、野外回归等措施,目前,浙江已对35个物种实施了重点抢救保护,并建有18家动物园、16家植物园和9个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近5年累计收容救护野生动物2万余只(条),同时建立了14处国家和18处省级林木种质资源库,保存各类种质资源2.5万余份,数量居全国前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