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他们相信自己的文化极端优越,总有一天要胜过其他所有人(5)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出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我国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在书刊或报告中对此加以引用。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这句话纯属凭空捏造,是一个虚构的神话。后来为确认此事,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访查,并最终在澳大利亚得到了证实。
经过胡祖尧先生的考证,该说法来自于1988年1月2日,澳大利亚的《堪培拉时报》发表了一篇发自巴黎、题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要汲取孔子的智慧》的文章,文章的作者是帕特里克·曼海姆。
早在20世纪早期,西方一些远见卓识之士如英国哲学家罗素、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就实地考察中国并尽力研究中华文化,提出了“西方的病,要用东方的药来医”这个观点。
罗素在1922年出版的《中国问题》中说,中国人向西方文明寻找滋养,但他们不愿构建和西方一模一样的文明。正是这种愿望里蕴含着最好的希望。如果中国人没有受到唆使而变成崇武好战一族,他们可能会创造出一种完全崭新的文明,比西方人一直努力创造的所有文明类型都要好。
汤因比在1972年出版的《历史研究(插图本)》中认为,“中国似乎在探索一条中间道路,想把前工业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和近代以来已经在西方和西方化国家生根的工业方式这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而又避免二者的缺点。”
而梁启超同样在两次考察西方(美洲和欧洲)后,得到类似的结论。
梁启超1904年撰写的《新大陆游记》,洋溢着对中国固有传统的批判精神,这是那一时代中国先进分子“向西方求真理”、以谋求现代化出路的必然表现。而梁启超于1920年撰写的《欧游心影录》,则是在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弊端(或曰“现代病”)有所洞察后,再反顾东方,发现中国智慧具有疗治现代病的启示价值。
学者许倬云先生在《万古江河》中说:“至于长期独霸的西方文化,在走向全球化的今日必须有“他者”提供不同的思想与行为,以匡救其数百年淀积的缺陷。中国从来不能遗世而独立;中国的历史也始终是人类共同经验的一部分。”
在许倬云先生的另一本书《中国文化的精神》中,他认为,在全球化已经不可避免时,世界可能重组,成为人类共同归属的庞大复杂体系,不能永远停留于列国体制的不绝斗争之中。如果大家要建构一个“天下模式”的世界秩序,中国曾经尝试数千年的经验,无论成败、得失,应当都有值得参考之处。
王东岳先生认为,西方文明,绝不是人类的未来,全世界唯一的古文化样本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它作为未来人类文化再造的参照系,价值巨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