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李芳远可是去大明朝见过世面的,也许,是他带回“点金之术”(6)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马可·波多就曾在游记中写道:“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甚至将纸币发行看作是元的“点金之术”。
同时明朝初期大明宝钞的推行对于明初期经济的稳定支撑起着不容否定的作用,军费开支物粮供应几乎都是宝钞买单。
然而最根本的是,明代的纸币发行是仅依赖政府的信用支撑,明代也没有像元一样实行准备金制度。元初的中统钞最初是采用「丝银本位」,规定每丝钞1000两可以兑换50两银,元政府主要以银以及少数的金,还有其它有具价值的物品作为准备金,以供钞票持有人兑换之用。这对于加强人们对纸币的信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太宗实录》有提到朝鲜“以布匹爲楮貨之信” ,这个实在有点无力,民间是有布货的生产能力的,只能作为一般等价物,而用以作为楮货的信用支撑,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3、元朝在发行交钞时,在各路都设立了平准库,交换与纸币面值相当的金银,以担保流通。朝鲜也曾模仿元的平准库,为了保障楮货的价值,设立了和卖所,但只是在太宗十年时,在旧都和新京短暂运营了一段时间。
4、设计偏大,质量堪忧。楮货仿照宝钞制作,规格是固定的,尺寸偏大,随身携带其实比较麻烦,不论是老百姓、商户还是官府都不愿收受折叠以后的楮货。
另外制作的纸张从各道上交,厚度和质量因地区而异。其厚度也似乎比宝钞厚。宝钞薄而柔软,用户便于携带,而楮货厚而僵硬,折叠或磨损时不宜使用。
5、折价兑换。太宗12年11月实录记载,在折旧兑换的时候,用二张破楮货, 给一张新楮货,即便是折兑手续费兑换,折损百分之五十这也等于赤裸裸的掠夺了,谁又能愿意使用贬值如此严重的货币呢。
七、去向
楮货由于推广无力,发行量并不算太大,王朝实录有载,朝鲜明宗6年(1551年 )“司贍寺所藏楮货二百萬四千餘张”,其余各道未提及。大概由于纸币难以保存,或者后期集中销毁,至今并未发现任何楮货的实物。
另外,这里我们还要说到一种去向的可能性。当时不用的废旧纸张被称为“休纸”,不再需要的休纸用于制造纸盔甲,修理建筑物纸窗或者其他等物资再造。对于物资贫乏的朝鲜来说,应该是十分重视回收利用的。
在朝鲜王朝实录中1425年(世宗7年)的一篇文章说:[古文書不用者俗謂之休紙]。即当时不用的废旧纸张被称为“休纸”,不再需要的休纸用于制造纸盔甲,修理建筑物纸窗或者其他等物资再造。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