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人”团队:“熊猫在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有一次,我们追了50多天,山里信号不好,连续几天对接不上位置,补给跟不上,大家饿了好几天肚子。回营地那天,刚把腊肉下锅,几个队员就冲进来从锅里捞肉吃,都还是生肉呢,他们就啃完了。”吴代福心疼地说。
追踪熊猫非常消耗体能,熊猫移动范围大,又都是高山峡谷,人翻越起来很费劲。如果再遇到物资补给跟不上,就会特别辛苦,只能靠坚定的信念来支撑。在“熊猫人”心中,这种信念是对保护事业的坚守,是对使命担当的坚守。
可是,“熊猫人”从不认为这有何难。“野外住宿,自己背着睡袋就能应付;天气寒冷,一块油布能遮风挡雪就够。”在何胜山看来,最难的还是“无线电信号在山里有误差和局限,让回捕的难度增大了许多”。
记得一次追踪一只刚成年的引种大熊猫,原本监测到的信号很近,队员们小心翼翼地朝它的方向靠近,但警觉的熊猫还是听到了人穿过竹林发出的异响,迅速地跑出队员们的监测范围。“无线电接收到的信号越来越弱,大家就漫山遍野地找信号,等再次捕捉到信号时,它已翻过几道梁子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此时,天色已晚,队员们只得放弃追踪,安顿下来第二天继续寻找。
可喜的是,乔乔在8月份如期诞下幼崽。吴代福曾用这样一段文字来描述“熊猫人”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天台山啊!我们在这里被呼啸的山风吹走过帐篷,我们在这里被鸡蛋大的冰雹敲过脑壳。新年的孤独坚守,也许十年二十年?只是眼见不锈钢都蚀出了锈斑,小伙子们也熬白了头发。”
就这样,用了20年,致力于野化放归和野外引种的“熊猫人”团队,通过创造性地实施“母兽带崽”研究计划,突破了野化培训放归关键技术,并成功开展大熊猫野外引种研究,不仅丰富了圈养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还进一步加快了大熊猫野外种群的复壮进程。
好样的,“熊猫人”团队!
(本报记者 张晓华 本报通讯员 龙婷婷)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