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一盛世:唐太宗统治下的“贞观之治”(4)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5,以德治国,克己复礼
在贞观年间,君主和大臣对于“以德治国”这一政策已经达成了高度的共识,大臣们对唐太宗提出的这一政策非常的理解,所以在唐太宗日常的行政中,大臣们尽忠职守,时刻提醒着唐太宗,努力监督着太宗谨防出错,而对于国家的建设问题,大臣们也都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唐太宗对于大臣的建议也都虚心接受并改正,呈现出一种十分和谐的朝堂风气,这一现象对于国家的治理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帮助。在贞观年间,唐太宗就具有了加强依法治国的意识,在硬性的规定上,法律对于人们的约束远远超越了道德,所以维护法律的威严是各代君主都非常重视的事情,贞观时期则更是如此。唐太宗还特别喜欢纳谏,这一举动也备受世人的称赞,作为统治者来说,唐太宗根据群臣的建议能够更好的治理国家,也体现了他高度的政治觉悟,而作为大臣来说,向皇帝进谏,体现了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觉悟,更是体现了他们对于朝堂的归属感,身体力行的投入在国家建设方面,君主与群臣相互协作,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也属理所应当。
唐太宗还导人使谏,就是引导大臣积极进谏,为了更好的了解群臣的真正意见,唐太宗经常诱导使臣下说出看法,对于纳谏之事,魏征认为,重要的在于能否正确的对待错误的意见,而不是如何对待正确的意见,只有宽容对待错误的意见,才能真正让大家放下芥蒂,做到“群臣进谏,门庭若市”的盛世局面。
《贞观政要》卷一《政体》记载道: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 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从中可见唐太宗对于治国的独到见解。
6,太宗用人,爱才有道
在贞观初期,衰败的景象席卷全国,唐太宗想改变这种现状,对于贤才的任用则是必不可少的,而自古以来的阶级社会,君主们对于大臣的标准无一不是要求德才兼备,唐太宗也不例外,唐太宗认为“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竟进。”所以唐太宗对于吏部选拔的官员,只看重他们的业务能力是否达标,而不为他们的品行感到担忧。因为如果任用了一个德行好过能力的人,最多就是造成一点小损失,而若是任用了品行不端的人,造成的损失不可预估,甚至会带坏了朝堂的风气,以至于真正的好官也会遭到排挤。而且若是有官员贪污,对于百姓的压力也会增加,所以太宗认为官员的德行是十分重要的。唐太宗也十分了解人才,他对官员的性格品行观察的十分透彻,他认为杨师道本质上是一个十分刚正的人,对于工作认真细致,极少会出现差错,对待事物公平公正,对自己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但是性格较为怯懦,在紧急关头不能发挥自己的真实能力;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