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精神”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记者 陈郁 摄影报道)来到双树村红色文化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三层青瓦白楼,高高挂起的“青海省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几个大字尤为醒目。村委会办公楼对面的中心学校里传来琅琅读书声,柏油路直通家门,村道巷口干净整洁,村子里学校、图书馆、文化休闲广场等公共场所设施一应俱全……
6月24日,“党史学习教育在基层”主题采访团探访“彩虹故乡”——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在塘川镇双树村追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红色精神,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新一代“新型”红树村民在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依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发展设施农业,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奔向乡村振兴的坚定步伐。
三十有二的胡发银是双树村“新晋”的共产党员,自己在西互公路边经营一家汽修厂。平日里,村里谁家的摩托车坏了,拖拉机发不着了,村民们都愿意向他寻求帮助。闲暇之余,他就会组织村里对汽修感兴趣的村民,手把手的向他们传授经验,让他们也有一技之长。早在2015年时,他就向村委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了三年的考核期和层层选拔,才将党徽戴在胸前。“在我们村入党可不容易哩!我们村目前入党积极分子就有二十余名,能成为党员的都是村里佼佼者。”谈及入党历程时,胡发银的脸上洋溢着些许自豪感。
1950年2月8日,青海农村大地第一面党旗在双树村冉冉升起。自此,这个生命力极强的农村党支部,以星火燎原之势,带动附近更多农村建立党支部,逐渐培育形成“奋勇争先,永不停步”的红色双树精神。
上世纪50年代,带领群众成立互助县第一个初级社,第一家规模最大的农村供销社,第一个由30辆大板车组成的运输队。60年代,成立全省规模最大的青杨育苗基地,全县第一个有组织的集体副业队,第一家村办企业砖瓦厂。70年代,组建全县第一家农村手工木料加工厂,创办集体企业青稞酒厂,通电,扩建小学。80年代,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八眉猪”种质资源定点保种单位——“互助八眉猪”保种场,拥有百人的农民运输队,涌现出了袁忠泰等一批经济能人。2003年,全省规模最大的土族民俗旅游接待企业——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在威远镇小庄成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