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理想的都城,为什么是这里?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宋元之际,有个叫刘秉忠的和尚。
这位学识渊博的奇才,以僧人身份北上谒见忽必烈,成为其头号谋臣。
元世祖忽必烈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太行,十分器重刘秉忠。小到占卜算命,大到拟定国号,都有老刘的功劳。
随着元朝逐步完成一统,忽必烈让刘秉忠在金中都故址东北兴建新的都城——元大都(今北京)。
于是,刘秉忠带上学生郭守敬、阿拉伯人也黑迭儿等顶尖人才,用尽毕生所学,为元大都找到一个理想都城的方案。
他们仿照《周礼》古制,用四方城门与纵横街道形成“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之布局,而在城内,以一条中轴线为控制线,建造宫室和城市,其中心点在后来北京鼓楼的位置。
元大都的营建到1285年才告完工,刘秉忠生前没能看到这座新城的全貌。
然而,他所描绘的中轴线,却在漫长历史中得到继承、改建与延伸,直至当代,进入数字化世界。这条线的生命力,早已超越了刘秉忠的想象。

中国最理想的都城,为什么是这里?


图片|俯瞰故宫及北京中轴线 · 图虫创意
文化的中轴线
元大都建成一百多年后,这座城市有了另一位重量级粉丝——明成祖朱棣。
永乐年间(1403-1424年),取得靖难之役胜利的朱棣,将大明帝国的首都,迁到自己的“龙兴之地”北平,升北平为北京。
皇帝搬家,那可是天大的事。
因此,朱棣在北京启动新的建城工程,提拔了无数能工巧匠,比如出生于苏州香山的蒯祥。
蒯祥出身木工世家,受朱棣起用时不过才二十来岁。大到殿堂馆所,小到亭台楼阁,即使是他随手画出的图样,都能让皇帝满意。后来,蒯祥在重修紫禁城三大殿、天安门(明代称承天门)时立下大功,官至工部侍郎,皇帝连连给他打call,称其为“蒯鲁班”。
正是经过蒯祥等匠人之手,刘秉忠的设想得到继承。
紫禁城、太庙、社稷坛、天地坛(今天坛)、山川坛(今先农坛)等国家工程拔地而起。雄伟的钟鼓楼矗立在元大都中心台的位置,成为这条中轴线的北端,都市整体向南移了1公里。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