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版《三国演义》:古早剧为何依然是爆款(7)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譬如这七十二候图。它成图于周公,将节气周天三百六十日分类别之,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成时,四时成岁,将一年之中的节气更替、万物衰荣一一道明。何时虹藏不见,何时雷始收声,何时土润溽暑,何时雾霾蒸腾。如此,只需谙熟于胸,融汇于心,运用得当,便可胜于百万雄兵!”
这段话并非编剧凭空瞎写,体现的是诸葛亮军事思想。全篇对话,条理清晰,词句古典考究,内容和思想颇有高度,编剧对古文的驾驭令人不能不服。
人物刻画,还原英雄气概
在表现周瑜这一人物时,将演义中“嫉妒小气”这一性格特征做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还原历史上的“雅量高致、器量广大”的真实的周瑜。编剧在改编时笔法生动,只在人物日常对话上加了寥寥数语,就为周瑜“平反”。
周瑜在临死之前感慨他和诸葛亮的关系:
“人言我与孔明两雄相争,水火不容,谁知,他竟能深解我《长河吟》之寓意……!哎……各有其志,各为其主,又岂能不争……”
周瑜死后,剧中诸葛亮的表现不是书中的“抚掌大笑曰:"周瑜死矣!"”而是立于江前,面容落寞。编剧为他设计的台词是:“人言周公瑾嫉才妒能。非也!否则,当年他也不会叫我兄诸葛瑾劝我归顺东吴,可见周公瑾并非嫉我之智有胜于他,而是恨我之才不能为东吴所用。周公瑾风雅超群,乃一代儒将。今壮志未酬,如星陨落……怎不令天下英雄同悲!”
两个绝世英才,必有惺惺相惜之情,只是宿命如此,不免悲哀。人物间这样的情感,也为后面哭公瑾做了铺垫,不至于太突兀。
可见,当年剧组对演义和历史都做了深入了解,《三国演义》、《三国志》以及其它相关书籍都有参考,两相兼顾,呈现最好的人物状态。既保留演义中的情节,又让观众体察真实历史,其用心良苦啊。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