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且惊人的无聊:剧版《指环王》大崩坏(4)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这是对托尔金的标准误读。
按这种解释方式,黑暗与光明都是实体,关键看谁战胜谁。黑暗与光明一样,也能把持心灵。这意味着,光明并不必然战胜黑暗,关键看谁的手段更高——那么,手段反而成了更重要的东西,甚至高于光明与黑暗,生而为人,我们只应修炼手段,至于内心如何,随遇而安即可。托尔金的观点完全相反。他认为:恶不是实体,它只是“善的缺乏”,邪恶不可能拥有真实的生命,恶必须通过扭曲善,才能存在。所以,没有单独的恶,只有整体的恶。
美国学者拉尔夫·伍德在《托尔金对善恶的奥古斯丁理解》(柳博赟译)中指出,托尔金的善恶观源于著名哲学家奥古斯丁:奥古斯丁年轻时曾倾向摩尼教,认为善与恶都是实际存在的,二者在持续争斗。但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提到了著名的“偷梨事件”。他不喜欢吃梨,对果园主人亦无不满,可他却参与了偷梨,仅为了向恶作剧的同伴表示,他们是患难之交。可让同伴相信这一点,完全可以用不损害他人的方式。“偷梨”是邪恶的,但它不来自邪恶,而是来自“贪婪”“恶作剧”“不敢提出异议”等“善的缺乏”。
在托尔金笔下,魔苟斯、索伦一开始并不是坏人,只因感到不公平,转而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可在魔苟斯的世界中,更没有公平可言,兽人等没有自我,只是工具,如果它们的自我觉醒,绝不会与魔苟斯为伍——相比于充满缺陷的现实,恶世界的缺陷更多。
托尔金从不认为恶能对抗善,他绝不会把凯兰崔尔写成《力量之戒》中那样,迷信力量与手段,靠“以暴制暴”来抚慰心中的仇恨。
出场角色这么多,竟没一个真英雄
没读懂托尔金,所以《力量之戒》只会塑造“力量英雄”。基于肤浅的理解,托尔金原著中的“政治不正确”便凸显出来——他笔下的精灵们竟然都“白得发光”,且少有女英雄。于是,《力量之戒》开始“弥补原著缺失”,手工加入各种女英雄、非裔英雄……
在托尔金的笔下,英雄都有原型,主要分三类:
蛮族英雄:来自日耳曼史诗和北欧神话,出身高贵、战力超群,但冷血且残酷,最终会死于宿命;
古希腊式英雄:同样出身高贵,有崇高的使命感,愿为百姓献身,但不择手段,承受着肉体与精神分裂的痛苦;
救世主式英雄:因巨大困境而超凡入圣,主动接受磨难,全力帮助普通人。
在电影版《指环王》中,埃兰迪尔即蛮族英雄,博罗米尔即古希腊式英雄,甘道夫则是救世主式英雄。这些英雄来自历史积淀,与“恶是善的缺乏”的整体设定相结合,所以回肠荡气,呈现出欧洲文明的底蕴。而剧版“善恶两分”的粗鄙思维,必然把英雄图解为“帮好人的就是英雄”,而英雄身上缺陷被简化为“制造情节曲折的一个元素”。于是,凯兰崔尔怎么也立不起来,而《力量之戒》中其他英雄,更是被简化到只剩战力超强、身体性感,再无其他——如此操作,不崩才是奇迹。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