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战士,一直在战斗!(3)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1957年上映的《护士日记》则开拓了医疗支援边疆题材。护校毕业的女青年简素华志愿到边疆救治工地病友,让原本松散的医务站变得井井有条;其间,她和工区主任高昌平相爱,两人决心一起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在医疗主线上穿插爱情副线,让这部影片的人物形象更立体。同时,《护士日记》也奠定了“送医疗到偏远地区去”的题材模式,直到2002年上映的电影《真心》依然延续了这一题材,讲述上世纪60年代医学高校毕业生吴登云从扬州到新疆帕米尔高原投身援疆医疗事业,一干就是几十年。这类影片是新中国医务人员“医疗下乡”热潮的缩影,当时一大批医疗专业人员走进农村,同时培训“赤脚医生”,缓解农村缺医少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白衣战士,一直在战斗!


《护士日记》由王丹凤主演
《红雨》:打造“赤脚医生”形象
“文革”后期,集中出现了一批医疗题材电影,包括1974年的《无影灯下颂银针》、1975年的《红雨》《春苗》、1976年的《雁鸣湖畔》。
这一时期的医疗电影,政治色彩比较鲜明。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无影灯下颂银针》中,祝希娟饰演的李医生主张采取针刺麻醉的手术方案治疗心脏病发的工人杨师傅,遭到外科副组长罗医生的反对,工人陈师傅于是勉励李医生:“这不单是治好一个老杨师傅的问题,应该看到,这是一场斗争啊!”这类电影在当时激励了许多人。我国知名胃肠外科专家郑民华教授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正是因为看了《无影灯下颂银针》,对医院和医生产生好奇,才选择读医科。
值得关注的是,“赤脚医生”成为这一阶段医疗题材电影中的标志性形象。上世纪60年代,我国高级医务人员中有80%集中在城市。为了改变农村缺乏医生的状况,大批来自农村的“赤脚医生”经过培训后上岗了。当时的农村合作医疗、赤脚医生制度,曾受到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的称赞,成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问题的典范。电影《红雨》中,由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插曲《赤脚医生向阳花》就赞颂了赤脚医生:“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出诊愿翻千层岭,采药敢登万丈崖,迎着斗争风和雨,革命路上铺彩霞……”片中,曹秀山饰演的“赤脚医生”红雨治好了因重感冒昏迷不醒的小莲妈,温刚饰演的小顺编了一段顺口溜:“赤脚医生显神通,小小偏方治大病,一副草药一毛五,吃下药去把病除。”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