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猎人》大卫·芬奇用专业和细节剖析犯罪(3)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与此相应,冈恩坚决地不信任因裙带关系而来的下属葛雷格(估计他已经知道是葛雷格向调查委员会寄出了录音磁带),会议、通知等等都当众要求他避开,规避了被他打小报告、捅刀子的危险。他的信任是经过思考得出的理性结论。一系列动作中,冈恩展示出他作为领导者雷厉风行的品格,季尾他对行为分析小组地位提升的兴趣远大于对罪犯定罪,使这个人物更为真实、丰满,给人感觉联邦调查局局长就该是冈恩这样,他才能做局长。
犯罪心理学发展的过程也被专业展现
《犯罪心理》的时代匡提科行为分析小组已经获得了业内的尊重,犯罪行为分析作为一门科学的学科得到了普遍认可,各地警察遇到连环凶杀案主动向FBI求援,欢迎BAU莅临指导。《犯罪心理》中我们常见一个场景,霍奇带领小组成员对连环凶手进行侧写后,在地方警局向警员们描述他们得出的结论:嫌疑犯的年龄、性别、种族,智力状况、职业状态、亲密关系情况等等。警员们按照侧写去对比、筛选嫌犯,BAU具有相当的权威。
心理咨询刚开始时常被当作神秘学的一部分,直至现在仍然很多人把心理咨询师当作跳大神的萨满,和占星师、算命的人归为一类。本剧所处时代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才起步,犯罪心理学在警界的地位跟萨满、灵媒差不多,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接受行为小组介入。虽然“死马当活马医”,但心中一点信任也没有。福特侧写出嫌犯特征为“二十到三十岁,黑人,男性,无业或工作具有流动性”,当地警方从上(专员)到下(警员)无不嗤之以鼻。福特的建议得以采纳基本靠坦奇提醒专员:你别无选择。
在这背后是新破案思维与旧思维的对立。旧思维指导下,当地警探把致死原因当作判断是否为同一连环杀手的标准,受害人死因不同,在他们看来不是一个人所为,这些案子是分散的、无联系的。分析小组则根据面谈连环杀人犯所得到的资料,用嫌犯的眼光看受害人,主要是11-20岁之间的未成年男性黑人,家境贫穷,愿意为2美元铤而走险,从这个共性出发得出一连串案件互相联系的结论。
发现嫌犯后,大卫·芬奇依然在“专业”地展现犯罪心理学萌芽初期的“发展”特色。嫌犯威廉姆斯性别、年龄、种族都与福特的侧写相吻合,福特却在思考,嫌犯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没有缺席、母亲也没有虐待、忽视,他成为连环杀人犯的自身原因是什么?福特最后的结论是:高期望值下低自我实现带来幻灭。
探员们一地鸡毛的生活让观众共鸣
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传统,在细节上保持着心理学的专业水准。比如坦奇探员七岁的儿子目睹年纪大得多的同伴们失手害死22个月的婴儿后开始尿床,这是孩童受到心理创伤后典型的退行现象。坦奇以及主理此案的相关人员担心孩子的成长也不无道理,经训练后能够自主小便的孩子又出现尿床,长大后杀人、纵火的比例要高于普通孩子。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