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就一定是实证吗?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疼痛病证在临床极为常见,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均可使气血经络、五脏六腑不通而发生各种疼痛。

痛症就一定是实证吗?


相信大家也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不通则痛”。“不通则痛”是指某种或某些致病因素,侵袭人体,使经络脏腑气机痹阻血脉、瘀滞不通而引起的疼痛之证。也就是说:当经络遇到外邪侵袭、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通时,疼痛就产生了。如因外伤而致气滞血瘀,感受风、寒、湿邪而致经气痹阻,心脉瘀阻而致胸痹等等,均可因不通而发生疼痛。而治疗后使得气血运行通畅,则疼痛自能缓解或消失,故又有“通则不痛”之说。
中医的历史长河中,关于疼痛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尤其是《素问·举痛论》中所述明确。《素问·举痛论篇》曰:“经络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人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在《内经》疼痛理论的基础上,金元时期李东垣首次提出“痛则不通”的病机理论学说,并确立了“痛随利减,当通其络,则疼痛去矣”的以通止痛的原则。清代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久痛入络”的病机理论。王清任在《医林改错》、唐容川在《血证论》中均进一步阐述了瘀血致痛之病机。
这样解释下来,难道疼痛就只能是因为一系列“实证”而导致吗?答案当时是否定的,《素问·举痛论》里还有另一种描述:“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医宗金鉴》里也提到:“伤损之证,血虚作痛。”这两句话的意思均解释了若气衰血少,皮腠筋骨不得荣养同样会生疼痛,而这种虚证疼痛,后世将其称为“不荣而痛”。
如《素问·举痛论》《医宗金鉴》所说的,为气血不荣则痛,如《伤寒论》中桂枝新加汤即能治疗因发汗太过,营血损伤,气血亏虚,肌肤失养而导致的身体疼痛。
除此之外,津液亏损,阴液不足,不能濡养机体亦能发生拘挛疼痛,可称为津液不荣则痛。肾精亏虚,则肾腑无养,髓海空虚,脊骨不健。腰膝腿足失于荣养,则或发为酸软,或发为空虚疼痛。可称为肾精不荣则痛。

痛症就一定是实证吗?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