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武侠小说中的“以毒攻毒”有没有科学依据?(2)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则采用大毒、有毒、小毒三级毒性分类法对中药毒性进行分级。该分类法也是目前较为通用的分类方法。
“以毒攻毒”到底有没有依据?
而武侠小说中的“以毒攻毒”,指的是上述的第二层含义,即利用中药的毒性对患者进行治疗。有毒成分便是有效成分,如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等乌头类药物,其乌头类生物碱有剧毒;马钱子的番木鳖碱、巴豆中的巴豆油等既是有毒成分,也是有效成分,如将其去掉则药效丧失,若使用生药又会引起中毒,只有降低其有毒物质的含量以减少毒性,保持一定的药效。
实际上,在中医发展史中,以毒攻毒的疗法屡见不鲜。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一文中描述了永州毒蛇治疗多种疾病的,“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淮南子·修务训》记载了古人用乌头、附子等毒性药物救活濒死者的实例。民间中的部分“土方法”也属于该范畴。例如,利用水银和硫黄治疗疥疮,川楝子驱虫等。

“世”说新语|武侠小说中的“以毒攻毒”有没有科学依据?


“毒药”砒霜入药在我国更是拥有悠久历史,其主要成分在现代俗称“砷剂”,化学名“三氧化二砷”。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所记述的太乙神精丹用以治疗疟疾,太乙精神丹是用雄黄、雌黄、曾青(硫酸铜)、慈石,经升化而得“光明皎洁如雪”的砒霜,即氧化砷。北宋的《开宝本草》和《本草衍义》,也记载了用砒霜治病的方子。《开宝本草》中写道:“服砒霜疗诸疟、风疾在胸膈……”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提到了应用砒石治疗各种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疾病。
鲜为人知的是40多年前,三氧化二砷成为我国自主发明、世界首创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特效药物,直至现在,也依然是治疗APL的最常见一线药物之一。
葛洪与“以毒攻毒”
狂犬病的治疗——免疫疗法也属于“以毒攻毒”的范畴,最早把这种免疫思想付诸于实践,并最早从事免疫学研究的先驱,实际上是东晋医学家葛洪。

“世”说新语|武侠小说中的“以毒攻毒”有没有科学依据?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