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派报告》:7年,郭敬明和我们的文学梦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已经不是第一次写郭敬明了。
听到这个名字,既有种嗤之以鼻的排斥感,又有种惺惺相惜的认同感。之所以排斥,是因为自己早已过了颓丧又焦虑的青春期,不再需要这样层次的文学给养;之所以认同,是因为透过郭敬明的文字,依稀听到了来自过去的回声。人,都是这样一步步,从稚嫩走向成熟。没有谁可以一蹴而就,未经年轻,便直接跃入成年人的世界。不面对自己曾经有过的年少轻狂,就无法正视自己的现在和更好的迎向未来。
从《萌芽》新概念大赛走出的郭敬明,如今,20年过去了,当年17岁的郭敬明青涩至极。新概念成就了郭敬明,郭敬明带火了新概念。多少怀揣文学梦想的少男少女对这一文学盛事趋之若鹜。最终,绝大多数参赛者被踢出局,只有极少数幸运儿,获得了一纸含金量极高的证书——直接被保送至名牌大学。
郭敬明
人们对于现在锦衣华服、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都有种偏见,认为他们的成功都是大风刮来的,觉得他们能获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就是靠投机、靠钻营、靠拼爹、靠打擦边球……能够站在金字塔尖的人,他们背后承受的巨大代价、内心煎熬、精神压力等等,这些都是不曾公布于世、也不容易被大众知晓的。现代传媒塑造了这样一种“幻觉”——每个人都沉浸在一派歌舞升平之中,飘浮在所谓的“辉煌的表象”的泡沫之上。对于大众来说,生命本就是短暂的,人生需要及时行乐,要那么多庄重严肃干嘛?
在这个虚浮的时代声浪中,郭敬明敏锐的商业头脑又让他向成功靠近了一步。他不仅持续打造他的文学帝国,而且频频涉足电影领域。尽管《小时代》系列电影遭到了前仆后继的攻讦与谩骂,但仍然有无数的“郭迷”掏腰包买票,接连创造了高排片高票房的神话。
2012年,郭敬明旗下的“最世文化”出品了《少数派报告》这样一本书。从书的装帧、红黑交织的绑带、红黑打底的封套、内文的印刷、排版、纸质的选用来看,郭敬明都是一个在审美上有着自己独到理解的“文学商人”。 很多人指责这本书的书名是郭敬明抄袭了美国作家菲利普.迪克的《少数派报告》。如果说这也算是一种抄袭的话,那么能否说这也是一种“变相的致敬”呢?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