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怒汉:大审判》:公正之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何为公正?公平正义也。
如何做到公正?有一成语是“铁面无私”,说明公正需要依托强大的自制力和高度的理性思维;又有一俗语是“公道自在人心”,说明公正自有其温情脉脉的人文关怀。这两种特点,一刚一柔,唯有刚柔并济,方能大爱无疆。
自1954年美版《十二怒汉》起,除了美国本土,迄今已有日、俄、中等国家的翻拍之作,时间跨度长达六十年。电影所讲的故事并不复杂,之所以经久不衰,备受追捧,在于电影很好地诠释了“公正”的概念。在我看过的诸多版本中,这部由俄国大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执导的《12怒汉:大审判》,绝对是翻拍版本中的佼佼者。
电影剧情大概是这样:一桩谋杀案里,十二位陪审员摒弃偏见,经过一番讨论,宣布嫌犯无罪。本片的一大看点,在于嫌犯的身份。美版的嫌犯出身贫民窟;日版有意制造悬念,设定成一个温柔的妇人;中版的是个富二代。这些带有强烈的本土特色的人物,极易造成旁人或同情、或愤恨的情绪,加之一些看似合理的证物证言,真相为何似乎呼之欲出。俄版中,嫌犯设定成一个车臣少年,罪名是谋害了他的俄国养父。话说车臣与俄国有绵延数百年的血海深仇,家国情仇的背景下,俄版有别于其他版本,大篇幅介绍了车臣少年被收养的经过,突出展现了战争的血腥和战后荒凉的场景。由于绝大多数陪审员是俄国公民,他们对嫌犯的观感,已不是单纯的个人好恶,而是上升到民族之间的敌视。因此,一旦明白这份仇恨,就知道“秉公断案”之艰难。也因此,伟大的人性便孕育其中。
电影里,十一位陪审员认为少年有罪,只有一位持反对意见。这位并非慧眼如炬,欲侃侃而谈案件的疑点,而是单纯觉得,如果他也认为有罪,那么少年的人生就全毁了。这里人性的光辉第一次闪耀。然而,面对众人的言之凿凿,他并非坚定想法,舌战群儒,反倒打起了退堂鼓。遇到大多数的责难,有多少人能抱定己见呢?于是,他将选择权交还大多数,表示再投票一次,如果依然只有他一人投无罪,便听从众人的意见。这部分剧情是对人性的一次拷问:在饱受社会摧残后,我们是否依旧心存怜悯?幸好,一位老人受那位的想法感召,也投了无罪票。这里,人性的光辉第二次闪耀。案情讨论不得不继续下去。
很显然,导演米哈尔科夫并不满足于照搬原作剧情,而是添加了许多对本民族生存现状的思考。他为个别陪审员安排了独角戏,在恰当的时机,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故事。如果将案情讨论比作一株大树,那么陪审员间或插入的独白,就是大树枝干上结出的累累果实。它们包裹着人性最真诚的情感,或感慨、或感恩、或讥讽、或愤怒,犹如潮水翻涌,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众人的心灵,也寄托着导演最深沉的忧思与眷恋。这场讨论中,陪审员们思考、分析、辩论、争吵,甚至差点拳脚相向,随着讨论的深入开展,案件的疑点挨个暴露,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少年的冤屈得以洗刷。表面上,他们为嫌犯赢得了公正,实则更像是一次审视自己的心灵之旅。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