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雨补鲁寻找遗落天坑的乡愁(4)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离山神庙不远,就是金猫扑地观景台,这个观景台是为了推动旅游发展,使游客能很好的观赏雨补鲁天坑全貌而修建的。一开始,我以为要收取门票,不敢往里进,在与一位当地村民的闲谈中,才得知不需要消费,只是观景台在高山上,得费一番功夫,体力不好的人,恐怕不行。沿着石板路往上行大约七八分钟后,看到了一条依山而建的深红色木栈道,顺着栈道往上爬,就是观景台。我一直认为自己长在农村,这点路算不得什么,可栈道蜿蜒曲折,抬眼根本看不到尽头,加之一个人在路上走,不免有些寂寞,才到一半就明显觉得吃不消了,好在栈道两旁绿树参天,煞是惹眼,也就不觉得有多辛苦,于是,接着往上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达到山顶。此时,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又要高大了许多,喇叭花形状的天坑呈现在眼前,房屋并排立于道路一侧,很是壮观。从这个观景台看去,天坑全貌一览无余,让人在感叹大自然的造化功力时,又不得不折服于雨补鲁先民的智慧。

从观景台下来,继续往前行,便来到寨子中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大的榕树,树冠硕大,绿叶成荫。榕树下,巨石被随意堆砌,顽童在其间玩耍嬉戏,老人们沐浴着冬日暖暖的阳光,拉家常,而一些当地人在贩卖烤肠、卤蛋、炸洋芋、烤红薯、花生、瓜子等特色小吃,此情此景,仿佛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榕树后面是乡愁馆,即陈氏后人的祠堂。祠堂外面,石磨和石碓静静的靠墙而立,仿佛一个老人在诉说着质朴的往事和沧桑的岁月。祠堂里面,正中央供奉着陈氏先祖的牌位,而四周则摆放着犁铧、鱼篓、织布机、马垛、小孩的摇篮、玩具车等老物件,一下子就把人拉回到了久远的岁月,对于在城市待惯了的人来说,这些老物件是他们心中磨灭不掉的记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都是他们出生都未曾见过的,一切都显得新鲜而有趣。祠堂旁边是品茗苑,书香斋等房屋。
从祠堂出来,走几步,就是雨补鲁客栈。先前来过一回,掌柜很和善,基本能满足顾客的各种要求,而且客栈里的特色食物也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客栈门口,有两个小池塘,睡莲芬芳,红色鱼儿自在悠游,给这幽静的天坑又凭添了一抹亮色。往前,又是一家名为乡村农家的客栈,客栈是两层木质瓦房,极具当地民居特色。所以,在雨补鲁,不必担心食宿问题。
从客栈接着往前,沿着最末的一户人家屋后往上,路况就大不相同了,先前清一色平整的石板路,这里则是石头泥巴路,当地人管这条路叫“出马街”。出马街实际上是一条陈氏族人经商而形成的茶马古道。沿着出马街向上,也真够人受的,一路都是上坡,且路面极不平整,都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头形成的天然阶梯。这条路的终点也是一个观景台(这个观景台是较早以前修建的,连着清水河风景区的峡谷)。喘一路气,洒一路汗水,终于到达顶峰,从这个小平台看过去,雨补鲁天坑和远处的山都显得娇小了许多,但更显得幽静而动人。站在平台上,山风迎面吹来,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待清醒过来,又会产生一种“出世”的错觉,觉得此处叫世外桃源一点也不为过。从观景台往回走,在半道上遇见一个拄着木棍的老人,他见到我,亲切的问去哪家,而他则是抄小路回家。看着他,我一下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渺小,二十几岁的大好年华,气喘吁吁,而他,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精神矍铄,爬这么陡峭的路,气不喘,脸不红,心不跳。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